关于大力发展我市数字经济的调研报告
为筹备召开市政协四届二十四次常委会议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资政会,4月份以来,市政协调研组赴广德市、宁国市、宣城经开区、宣城高新区及通信运营商、重点企业实地调研,召开市直单位座谈会,开展网络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并赴外地学习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市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出台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5G发展等政策措施,加快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标志的新经济,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光网城市全面建成,新建小区实现百兆光纤到户,自然村完成光纤宽带全覆盖。截止5月底,全市新建5G基站280个,实现主城区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预计到今年年底完成1300个基站建设。市电信公司、市移动公司数据中心已建成,市电信公司云计算中心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二是数字产业初具规模。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超过150户,2019年实现产值200亿元,形成宣城经开区锂电池、广德市PCB、宁国市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集群。宣城智谷软件产业园是国家级众创空间,宇呈航空科技入驻宛陵科创城。阖煦微波、益佳通、仁和光电等积极研发5G配套产品,欢廷智能科技焊接、冲压机器人项目于2019年投产。
三是两化融合加快推进。皖南电机、黄山胶囊等13个项目获国家智能制造强基工程专项支持,益佳通、司尔特等36户企业获批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4位。70户企业获批国家两化融合贯标,9000余户企业“上云”。疫情期间,1000多家企业实现“云上”复工。博瑞特、司尔特和中鼎密封件分别入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专业服务机构和标杆工厂目录。宁国市被评为我省2019年度发展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地区。
四是数字应用加速渗透。我市电商经济持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9年全市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58.62亿元。寻梦鲜花2019年为鲜花网店创造线上营业额超3亿元。“互联网+政府服务”、数字城管、智慧交通、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宣州区洪林镇建成镇村联动、功能集成的乡村治理大平台。宣城经开区加快智慧园区规划建设,建成实时环境监测系统。国内首个特定场景5G新能源智能驾驶产业化应用试验场落户宣城高新区。
二、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规划政策体系不完善。尚未制定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重点任务、项目布局不清晰。尚未出台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专项政策,组织保障、决策咨询、协调推进机制不完善。政府部门数据开放共享和整合利用水平不高,分散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基于大数据的应用、管理和决策亟待加强。
二是数字产业基础薄弱。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基础配件等中低端产品为主,软件大数据产业以软件外包、基础服务为主,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普遍不高。宛陵科创城体制机制没有理顺,功能定位尚未明确,影响后续企业入驻招引。对推进数字经济“双创”工作不够重视,包容审慎监管、鼓励规范发展的氛围不够浓厚。
三是产业数字化程度较低。数字经济在生活服务领域比较活跃,但在产业发展领域嵌入不足,制造业和农业文旅、教育医疗、城市治理数字化水平不高。制造业数字化主要是生产线改造、财务、办公、采购、销售等单项应用,智能制造的核心环节没有实质性变革。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面临人才、技术、资金等制约,存在不会转、不敢转的问题。
四是相关要素支撑乏力。一些部门面对数字经济发展大潮准备不足,缺乏针对性研究,数字经济的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我市对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吸引力不足,存在引进困难和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问题。对数字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扶持不够,没有专项引导基金,数字经济企业贷款门槛较高。
三、加快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建议
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对高质量发展具有倍增、叠加和转换效应,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六保”促“六稳”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借助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优势,抓紧布局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宣城”建设,努力育新机开新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
(一)实施数字经济提升行动
成立高规格的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重大工程、重要项目、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建立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协同推进机制,明确牵头部门责任和协同单位职责,加强督导考核和监测评估。组建数字经济专家库,围绕顶层设计、行动计划、重大政策研究等提供决策咨询。
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我市“十四五”规划,做好总体规划编制,实施专项行动计划,明确目标定位、空间布局、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生态体系。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宣城大数据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城市大脑”,打破信息孤岛,保障数据安全,推进共享应用。聚焦“一体化”和“高质量”,深度融入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做好对接互补,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二)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基地
加大数字经济招商引资力度,做大产业规模。实施龙头企业专项引进计划,主动承接长三角一体化溢出效应,积极引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经济行业领军企业。依托现有数字经济企业,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逐渐形成产业配套、产业集聚。发挥人力资源成本较低、生态环境优美优势,大力招引国外软件外包、呼叫中心服务、电子商务等人才密集型企业。组建数字经济专业招商队伍,加强项目线索分析研判,规避政府投资风险,提高项目引入成功率。
加强数字经济企业分类培育,加快产业集聚。对全市数字经济企业开展摸排,建立领军型、成长型、潜在型企业培育库,分类制定帮扶政策。支持宣城经开区和各县市区建设各具特色的数字经济产业基地。比如,依托宣城经开区阖煦微波、锦美碳材、华威铜箔等重点企业,打造5G产品产业基地。依托广德市捷圆电子、竹昌电子、王氏智能电路等重点企业,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依托宁国市电子元器件产业和中鼎、司尔特等智能制造企业,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提高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及服务能力。尽快确定宛陵科创城运营模式,出台专项支持政策,着力将宛陵科创城打造成数字经济科创基地。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动机制,强化跨区域“双创”合作,在上海建设宣城“科创飞地”。坚持合作共建共赢,推动“一岭六县”产业集中合作区建设,构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区域产业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推动数字经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三)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生存力和竞争力。深化“四送一服”,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示范培训,引导企业树立数字经济意识,促进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制定和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行动计划,积极向上争取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绿色工厂等项目扶持,扩大中小企业受益覆盖面。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我市工业主导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推进重点企业智能转型。
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工业电子商务、工业大数据等新业态。深化工业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重点在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企业开发工业APP,大力推广远程运营、在线服务等新的生产运营模式,形成覆盖“研产供销服”全供应链体系。加快推进“万企上云”,充分利用“云”平台,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
加快“数字宣城”建设,拓展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探索以数据资源为基础的城市治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创新应用示范,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多领域应用,促使数字技术与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四)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强化数字经济政策保障。贯彻我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扶持我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支持推进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设立数字经济引导基金,发挥撬动引领效应。加快建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引导数字经济企业上线实现快速高效的融资对接,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股权等质押贷款业务。
强化数字经济人才支撑。通过人才选聘、公务员招录,选拔一批数字经济专业人员进入经济主管部门,提高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抓住商合杭高铁、芜宣机场开通机遇,健全“柔性引才”机制,完善在政治待遇、落户、招聘录用、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政策保障,着力引进和扶持急需的数字经济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各类企业开展数字技能在职培训,给予数字教育培训补贴。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