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参政议政是参政党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社会转型加速、社会矛盾凸显的新形势迫切要求民主党派进一步发挥参政议政作用。近年来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和成员参政议政总体呈现良好态势,有力地推动了协商民主建设,但现实层面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妨碍了民主党派成员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只有深刻认识问题,才能使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更上一层楼,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当前影响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党派成员政党意识不强,参政议政意识比较淡漠
一些民主党派成员对民主党派地位、作用理解不够深刻,对参政议政的历史、传统不熟悉,导致有些党派成员政党意识不足,政治责任心不强,对自身要求不高,缺乏政治诉求,甚至“两耳不闻窗外事”;有的民主党派成员认为民主党参政议政只是一种形式,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参与党派工作;有的民主党派成员在参政议政中遇到一点小挫折和困难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一蹶不振。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民主党派政治作用的发挥。
(二)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内容深度不够,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现象时有发生
党派成员受到所在界别、自身素质和时间、精力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难以反映更多群体意愿,难以提出切中时弊的意见,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主义甚至是功利主义现象。加之忙于专业或本职工作,没有花费应有的时间精力深入调研、充分准备,所提意见和建议较为泛化和肤浅,缺乏广度和深度,直接影响了参政议政的水平和质量。
(三)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方式和途径比较单一,渠道不够畅通
目前,我国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活动是与他们的职位紧密相关的,党内外职位高的途径就广一些,职位低的途径就窄一些,许多民主党派成员表示没有适当的渠道建言献策,参政议政渠道总体看来不是很畅通。同时,对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力度相对较小,参政议政的知情面和参与面受到局限,使得优秀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政治优势、智力优势、专业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四)民主党派组织和成员知情不足
知情不足是制约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最大瓶颈,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发挥更大作用的最大障碍。一是有些党委领导重视不够,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落实起来不要,”的倾向。二是本职工作和党派工作矛盾突出,民主党派成员绝大多数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业务工作任务相当繁重,有的人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党派工作,“双岗建功”难度很大。三是民主党派机关对党委、政府工作知情不足、了解不深入、不全面,相关文件见得少,掌握的信息少,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党委、政府的工作情况,仅凭每年的几次情况通报会,不能满足民主党派对政府工作全面了解的需要,也不能准确、合理地提出相关建议,严重制约了参政议政作用的发挥。
二、影响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一)配套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力
目前,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基本的政治制度已写进宪法,但由于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对参政议政的内容、途径、形式作进一步细化、具体化,或由于地方的实施性文件没有具体化、程序化,没有详细的激励约束机制,党派基层组织参政议政的深度和效果大打折扣。
(二)党派基层组织的职能定位不清,参政议政的内容、形式不明确
调查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民主党派的职能作用,各民主党派上级组织主要让基层组织承担辅助性的角色,如联系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开展社会服务等工作,而政治协商则由上级组织承担。党派基层组织过于偏重社会服务,疏离参政议政,会造成基层组织利益表达功能弱化,政党意识淡化。另一方面,现有文件对中央和省级民主党派参政的形式、内容规定的比较明确,对党派基层组织如何参政议政没有规定或规定的比较含糊。党派基层组织仅仅作为党派的一部分参与参政议政,还是能以独立的主体身份参与地方的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以及基层组织参政议政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各级文件规定的并不明确。
(三)执政党知识化专业化的转变和决策方式的变化,使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人才优势相对弱化
“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曾经是民主党派的传统优势。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主党派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优势正在趋于弱化。一是随着知识精英和专业技术人员大量进入公务员队伍,党政干部越来越专业化、高学历化,成为优秀人才集聚的地方。二是民主党派多数集中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对某一专业学术领域造诣较深,相对缺乏在政府与公共管理机构等方面的经验和背景,势必造成信息不对等,在参政议政时缺失“话语权”。
三、履行参政党职能,发挥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优势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中共党委与民主党派各方的协调沟通机制
协调沟通好与不好,主要在于党委、政府、党派各方对协调沟通的重要性认识是否到位,关键在于党委政府的姿态。党委政府应以“平等、真诚、热忱”的姿态对待协调沟通,为参政议政工作创造宽松有利的条件。要确保会议定期召开、协商内容主题明确、工作开展实效明显。就党派而言,也应以“积极、友好、热情”之态进行回应。“参要参到点子上,议要议到关键处”是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根本要求,参政议政不能搞闭门造车,要弄明白党委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所想所思,做到“帮忙而不添乱,尽职而不越位”。党派要争取中共的领导、政府的配合,多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特别是要力争做好一些党委政府需要做不便做,而党派又比较适合且能够承担的工作,尽力为党委政府分忧,做好协助参谋与服务工作,成为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缓冲剂;成为特色明显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库;成为咨询决策、推进民主进程的政治之星。
2.建立健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保障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要为参政议政搭建平台,提供实质上的帮助,给予全方位的支持。首先是知情保障。知情方可出力,知情保障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可通过参观走访,了解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征地拆迁等情况;可通过通报会、座谈会等会议形式,让党派成员知晓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划与建设等情况。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拓宽知情渠道、扩大知情的范围,切实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提供有力的知情保障。其次是物质保障。要为民主党派成员考察走访、专题调研等工作提供应有的人员、经费、设施等条件,为参政议政搭建好工作平台。
3.建立健全参政议政责任制
必须建立和完善责任制,保证该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具体实施。一是要建立领导责任制,要明确一个观点:参政议政工作没做好,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负主要责任。作为党派领导要时刻不忘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努力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站位高远、有效指导、周密部署参政议政工作,真正成为参政议政的专家。二是要建立工作责任制。党派工作具有“业余闹革命”的特点,兼职是一个普遍现象,党派成员中的大多数都是各领域各单位的骨干或领导,本职工作的任务本身就比较繁重。在这种情况下,要完成党派工作任务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必须妥善处理本兼职工作之间的矛盾,多奉献,千方百计完成党派工作任务,实践证明是可以做到、做好的。作为党派专门负责参政议政工作的部门,必须全面负责动态管理参政议政工作,谋划安排好过程掌控、实施落实、成果运用等工作环节。负责该项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求要“素质高、能力强、善洞察、乐敬业”,对他们同样要制定目标责任制,有奖惩办法,以期推动参政议政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4.创新参政议政的激励机制
党派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靠成员的热情与自觉,调动积极性很重要,必须建立参政议政的激励机制。党派组织对那些作出成绩的成员,应通过会议、媒体进行表彰、宣传,让其劲头更足、热情更高。对有功人员应给予充分的政治肯定,同时作为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后备推荐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以激励其政治追求的欲望,让参政议政工作得以可持续发展。
(二)畅通建言献策渠道,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提供平台保障
党委和政府在召开协商会、情况通报会、意见征询会等重要会议之前,应提前发出通知,提供详细参考材料,以便民主党派成员提前准备、集中党派内专家的见解和意见,从而提出有分量的建议。注重发挥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多通报情况,多提供信息。党委要经常组织民主党派地方组织考察、了解情况。政府有关对口联系部门在调研工作中要吸收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共同参与,或适当划拨一些经费及调研题目请民主党派地方组织调研。
(三)民主党派要做好社情民意工作
社情民意工作是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基础。第一,定期进行社情民意工作的教育培训。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座谈等形式,对新老党派成员进行社情民意方面的系统培训。第二,加强社会调研工作。要吃透“上情”,抓住“重点”。改变以往拣到篮子都是菜的做法,结合中共中央和地方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捕捉有价值的信息线索,进行系统、全方位的调研。要通过深入实践来了解情况,为建言献策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诸如案例、信息线索等。第三,设立社情民意工作信息员。信息工作的实效性很强,党派成员多为以兼职身份从事社情民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因此,有必要在党派的基层组织中设立信息员。从每个基层支部选出一到两名文字水平高、参政意识强且有时间保证的信息员,负责收集、整理本支部成员上交的社情民意信息,并着重加强对这些信息员的培训工作。第四,把社情民意工作与其他工作相结合。将社情民意工作与民主监督、调查研究、视察活动结合起来,及时发现、捕捉有实践研究价值的社情民意信息。
(四)加强民主党派队伍建设,为参政议政水平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要加强指导,有计划地培训党外干部。要区别不同层次,有计划地选送民主党派干部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培训机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认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民主党派干部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要注重为民主党派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创造条件,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如选派民主党派干部到区(县)直部门、乡(镇)、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尽快地提高民主党派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实践能力。三是要关注民主党派人士的思想动态。定期召开民主党派干部座谈会和联谊会,征求他们对本地区改革与发展建议,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了解他们的诉求,努力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四是要做好政治安排。树立“使用中培养、使用中选拔”的人才观,不断加大民主党派干部的政治安排力度。要坚持人岗适应原则,对优秀的民主党派干部要大胆使用,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要推荐民主党派人士通过参加人大、政协的工作,了解更多领域的政策和业务知识。加大民主党派青年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建立党外后备干部队伍。五是要动态管理,拓宽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渠道。把握党外人才成长规律,坚持放眼全局,目光向下,在广泛性的基础上突出先进性,坚持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去考察,把在各行业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热心社会工作的人才纳入视线,注重社会影响、群众公认、个人专长和工作业绩,确保民主党派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在管理上突出“动态性”,分类建立动态档案,及时补充变动情况。着力加强监督管理,坚持党内党外同样标准、同等要求,积极推进民主党派干部考核常态化。借鉴对中共党员干部监督管理的经验,注重日常监督,加强源头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促进其健康成长。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