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助力鄂州乡村振兴战略

作者: 民建鄂州市委 【 转载 】 2019-10-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没有人、人才、人气,乡村振兴只能是一句空话。乡村的产业要靠人才来干,文化要靠人才来兴,生态要靠人才来美,组织要靠人才来强,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要靠人才执如椽巨笔来挥洒书写。只有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才能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农村的各项改革才能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务工人员回流的关键举措。2017年,鄂州城镇化率达到64.9%,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稳定在14.77万,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8.13%。“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观念不足以支撑农村的劳动力留在农村,“70后不想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淘金”。去年,包括成都、长沙、郑州、杭州、青岛、厦门、福州等在内的一些二线城市曾密集出台人才优惠政策,给房、给钱、给户口成为抢人筹码。今年,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也先后向高端人才抛出橄榄枝,打响新一轮“抢人大战”。这使得农村劳动力回流更加困难,只有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抓手,组成一个新时代农业人才的“绿领大军”,让农民成为一个别人羡慕的职业,才能从这场人才争抢中分得一份红利。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提档升级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市农业面临着深度转型,粗放型的种养殖要向花卉、苗木和特色水产品等高端种养殖转型,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正在加快划定和建设中,台湾杏福农业生态园、峒山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正在起步,都亟需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家庭经营的基石和合作组织的骨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细胞和主力军,国际航空大都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力量,加快培育,将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加快推动我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保障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不断向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甚至还有很多出国务工,农业劳动力总体上已进入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的阶段,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低文化、兼业化问题日益严重,“谁来种地”已成为制约我市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解决了有人愿意留在农村搞农业的问题。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促进农民稳步增收的重要载体。如今,我市一些农村土地抛荒、村庄房屋闲置等现象非常普遍;同时,受国家调整粮食直补、下调粮食收购价政策、畜禽禁养、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农民的总体收入有所放缓,农民打工收入有所收缩。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引领者和产业的带头人,能大幅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带领一方群众致富。


二、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现状及现实困境


市委市政府向来重视三农工作,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和探索,我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7年,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完成中央及省级投资106万元。共举办了11个培训班,培训合格新型职业农民468名。其中:生产经营型“水稻+”产业培训班5个班次、220人,胡柚产业培训班2个班次、80人;职业技能型沼气工技能培训班3个班次、138人;社会服务型农机技能培训班1个班次、30人。同时,通过依托平安农机合作社、益农农机合作社等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办田间学校,推行培训阵地前移,搭建农业专家与农民面对面互动平台,既为农业部门找到了技术、信息传播载体,又提升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对服务对象、社员的凝聚力。

但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来看,目前还远远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也无法满足群众期盼。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部门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受“重工轻农”传统观念影响深,农民职业不被重视,新生代农民不愿回到农村创业。

(二)培育机制不健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缺乏顶层设计,特别是对于认定标准如何确定、认定后怎么管理、与后续教育培训和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如何衔接,考虑不够系统。

(三)培育质量不够高。一是培训内容更新不及时。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信息层出不穷,现有的农民职业教育资源已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现实中培训与需求脱节,难以满足职业农民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三是少数职业农民主动性不强。存在“要我来培训”、“要我来学习”的错误观念。  

(四)要素流通不顺畅。一是土地流转难。土地稀缺效应不断显现,流转价格上涨较快,给新型职业农民扩大经营规模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二是融资贷款难。新型职业农民资金需求较大,融资难、贷款难制约其扩大生产规模。三是人才留住难。农村难以留住人,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农业生产缺人力问题越来越突出。
  (五)系统发展不平衡。虽然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同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类型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生产经营型偏多,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偏少,新型职业农民结构不合理。


三、加快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关系“三农”工作基础性、创新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任重道远,要高度重视,认真谋划,从制度体系、创业环境、教育培训、激励支持、典型宣传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效培育路径和方法,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让农村资源要素活起来,掀起新时代“上山下乡”的新热潮,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一)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一是立足市情,调查研究。全面摸清我市农业劳动力的情况和问题,从培育目标、培育途径、认证管理、扶持政策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初步建立起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与退出机制“四位一体”的制度体系。二是整体规划,有序推进。立足我市实际,研究出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政策,明确认定管理的职能部门,发布认定管理办法,探索新型职业农民退出机制,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优先选择容易实行企业化运作的产业(如花卉、苗木)先行试点,稳步推进,逐步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三是统一认识,加强考核。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成立多个部门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整合全市资源,形成培育合力,并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二)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环境。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规划、设施、产业、人才、生态、文化、治理、改革等八个方面的融合,在支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同时,给愿意从事农业产业的优秀人才更高、更好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农业保险保障、养老保障,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二是优化外部发展环境。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做好各地优势产业发掘和政策支持,继续打造鄂州武昌鱼、鄂州蓝莓、沼山胡柚、梁道大米等品牌,拓宽市场,吸引市民和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提高我市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吸引力。三是建立专业服务组织。参照工人群体中的工会组织,在新型职业农民中试行建立农会,推选代言人,在农产品定价、职业农民工资、福利待遇方面取得发言权,保护好自己的利益,摆脱弱势群体的尴尬境地。

(三)创新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制。一是扩大纳入范围。把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骨干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手等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把回乡务农创业的大学生、青壮年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二是创新教育机制。紧抓武鄂同城化的契机,利用武汉教育资源比较富集的优势,选送新型职业农民到高校、职业院校农业院校免费培养。加强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多元合作,依托华中农业大学、中油所、省农科院等院士专家团队,积极创办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三是优化培育模式。建立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模式,积极搭建新型职业农民知识分享平台和远程教育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广泛动员和利用社会资源从事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四是改革课程体系。围绕产业办专业,在产业链上办班,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专业化、标准化水平,重点要加强电子商务等方面专业性培训和综合服务。

(四)引导新型职业农民转型跨越发展。当前,已经开工建设的顺丰机场为鄂州发展临空型农业,特别是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要坚持走“菜篮子+休闲观光”的城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路子,鼓励、引导新型职业农民挖掘发展内涵,培育高端品牌,提升展“1+N”产业的能力,将鄂州打造成为武鄂黄黄都市圈“休闲度假、愉悦心情”的首选之地,使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的支柱性产业。一是做强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积极谋划,定期举办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培训班,组织、引导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集群。二是打造一批具备影响力农事节庆活动。做大蒲团荷花节、太和豆腐节、涂家垴蓝莓节等特色品牌,以应时鲜果、绿色蔬菜、花卉苗木及养殖业等农业产业为依托,丰富产品业态,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车房车营地、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三是推介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介和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创建。四是培育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园区、企业)。结合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发展特点,培育一批发展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园区、企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基础设施档次,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五)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激励支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专项扶持资金,扶持各类培训机构,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补助,新增的强农惠农资金和涉农项目要尽量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二在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以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联合体,由龙头企业为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设立政府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金创业基金,按项目、按条件对新型职业农民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或物化补贴。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创业兴业、风险支持、信息服务、劳动保障等综合扶持上入手,研究、制订并出台一系列政策,进行专项补贴、提升工资待遇、减免相关税赋等综合支持,鼓励城镇各类人才重返“三农”领域,带动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流向农村,形成良好的农村人才生态。

(六)宣传新型职业农民成功事迹典范。一是扩大宣传范围,形成社会焦点。通过电视、新闻、媒体、会议和学校等渠道,广泛宣传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意义和成功典范,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关注度,共同支持发展。二是培育乡村文化,重树文化自信。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重塑新时代条件下的农民职业文化,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身份认同感。三是开展评选活动,总结推广经验。各级党委政府群团机构要积极开展各类农民评选表彰活动,尤其要以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重点推荐对象,让给全社会感受到农业的希望、农民的体面、农村的伟大。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首页
  • 电话
  • QQ
  • 信息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