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特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区近些年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上,积极推进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工程,就是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抓手之一。“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相辅相成,各有侧重,特色小镇又是美丽乡村的特殊载体。“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工作(以下简称“特、美建设”)是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2016年10月,住建部发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包含全国127个镇,其中江苏省占7个,包括了我区的石墨稀小镇。 2017年以来,我区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一、问题分析
1. 规划方向方面
有些镇村借着“特、美建设”的“东风”,在没有做好前期规划的前提下,盲目上项目,认为:只要上级有项目拨款,哪怕最后建得不怎么样,能给自己镇村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档次也是好的;或者是边建设边规划,把地预留出来就可以了,只要不错过机遇;有的镇村做了部分规划,但是规划理念不够清晰、内容不够科学、体系不够完善,缺少地方特色的亮度、功能定位的精准度和发展方向的清晰度,落地比较难。
2.政策机制方面
地方财政政策、农村土地政策、激励机制等及机制不完善,合力没有形成,难以推动“特、美建设”;专业人才奇缺,也制约“特、美建设”实施。
3.资金投入方面
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是大部分镇村在“特、美建设”的进程中,都遇到瓶颈。“特、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很多建设项目是公益性的,没有直接回报;农业、旅游等产业项目也因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土地指标紧,而难以有效吸引民资进入。
4.产业特色方面
有些镇村不顾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明明缺乏有特色的旅游资源,还是挖空心思搞旅游开发,搞民宿,搞采摘……,同质化趋向严重。
二、对策建议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和生态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涉及农村整体环境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综合性变革。我区在“特、美建设”过程中可借鉴“浙江经验”,走出常州特色的“特、美建设”之路。
1、实施科学规划,确保依规建设
“特、美建设”需要有科学规划作指导,促进规划的科学化,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在规划理念上,要有长远计划,不做短平快之举;在规划设计上,要在借用外脑的基础上,多征求本地专家、乡镇干部和当地村民的意见,使做出的规划能够和当地水土相服;打造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产业、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本着“重本色、创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
2、完善工作机制,凝聚强大合力
区级层面要充分整合现有政策资源,支持“特、美建设”。发改、财政、农林、国土资源等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对“特、美建设”的专项扶持政策,“特、美建设”要完善党政主导、市场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凝聚成强大合力,例如:区一级要成立指挥部,不能仅仅要求乡镇成立指挥部,有限的协调能力使得合力难以形成和发挥。要以实践创新促进机制完善和政策调整。
3、拓宽资金渠道,吸引民资进入
建议设计好市、区、镇三级政府配比资金保障模式,以解决各地在“特、美建设”中的资金匮乏,尤其在硬件建设中的资金匮乏问题。同时,还要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方面做足“功课”:出台引资配套政策;出台农村土地房屋利用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发展;激发农民的创业积极性,让农民的财产“活”起来,使其愿意投入到“特、美建设”中去,促进增收。
4、依托镇村优势,谋划特色产业
各地要在“特、美建设”工程完成前,超前谋划产业布局。使硬件建设完成后,及时形成立足于本镇本村传统优势,经过重新定位、完善改良、整合发展,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实现村强民富。 每个镇村都有它存在的历史必然,它为哪个产业服务,就应努力把它的内在特质放大。如西太湖的石墨烯小镇、嘉泽的花木小镇等已具备一定基础,可以在“特、美建设”升级版打造过程中,对原有特色产业进行升级和优化,发展产业链的上下游。在旅游业方面,创新发展科技旅游、生态旅游、康乐运动旅游、农活体验等,将旅游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全域旅游”格局,使“特、美建设”跃上新台阶。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