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度重视智能终端产业工人招聘和储备工作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并首次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表明人力资源发展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发展极端重要。
近年来,渝北区委、区政府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瞄准智能终端等重点产业进行精准招商、专业招商,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智能终端产业“从无到有”,先后引进了OPPO、金立、传音三大“整机+研发”品牌企业和深科技、江粉磁材、捷荣技术等整机代工及核心配套企业,投资总额达300亿元,基本形成了“3+1+20”的千亿级智能终端全产业链。2017年,渝北自主板块31家规模以上智能终端及配套企业完成产值240亿元、增长404%,拉动全区工业产值增幅5.8个百分点。未来几年,渝北智能终端产业有望实现年产值800亿元,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智能终端产业链条最完善、研发生产能力最强的高端制造基地。
做大做强智能终端产业将推动渝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但是,随着企业的增多、产量的扩大,智能终端企业的用工需求将逐步增大。近期,笔者在走访中光电、维示泰克、天实精工、日永光学、传音科技等几家智能终端制造企业时获知,“产业工人招工困难、流失率太大”等问题已初现端倪。企业普遍反映,在重庆的综合用工成本,相比深圳、东莞等手机生产重镇并没有便宜很多。综合分析,有以下原因:
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大量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八个一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力度,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主动融入两江开发,先后引进智能终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重大项目600余个,新建企业相继落户并投产,提供了一些优质就业岗位,大量本地熟练的技术型工人纷纷进厂务工,使本地适龄的富余劳动力锐减。
二是劳动力供求错位,结构性矛盾突出。“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这一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这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在性别、年龄、素质等方面的错位。大多数智能终端制造型企业需要的产业工人是18-30岁的年轻员工,有企业对工人素质还有较高要求,指定招用具有一定技术和技能的熟练工人。目前,我区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一线工人大多数是本区富余劳动力,大多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而且缺乏专业技能,从而使这部分劳动者不符合智能终端企业的用工要求。
三是新生代劳务工择业期望提高,雇主和工人的期待值不对等。一般而言,落户重庆的手机企业都希望工人吃苦耐劳、干活麻利且工资报酬相对沿海更低。而新生代产业工人则大多希望工资高、休息多且业余生活丰富。然而,智能终端企业的生产车间常常需要头戴面罩、身穿防静电衣,在无尘车间长时间持续工作。这样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让新生代工人的离职率偏高,企业用工的流动性增大。
四是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区域之间“抢工人”的竞争激烈。近年来,重庆依托较为优越的区位、产业、交通、政策等优势,积极打造集运营商、品牌商、代工商和配送商为一体的智能终端产业。目前,已集聚手机整机企业93家、手机配套企业300多家,在渝北、南岸、潼南、九龙坡、巴南等多个区县布局建设有手机产业集聚区。2017年,重庆生产各类智能终端产品4.5亿台,其中手机产品2.9亿台。重庆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制造基地。如此众多的智能终端生产企业,抢夺本就为数不多的产业技术工人,使信息产业招工成为各区县劳动部门的“头等大事”,必将加剧渝北智能终端产业招工的难度。
随着OPPO、金立、传音等重大项目投产达产,加之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笔电及智能终端项目的持续用工需求,渝北区将有数万名普通技工的用工缺口。届时,“招工难”、“用工贵”等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出现的问题,也极有可能在我区出现。缺乏专业、稳定的技术工人队伍,将成为困扰渝北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为此,建议:
一是高度重视产业工人不足问题,提前规划智能终端产业招工事宜。应面向未来、着眼长远,根据我区产业结构变化特征,研究制定培养和引进产业工人的相关政策,大力向外宣传渝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特别对劳动保障待遇高、经济效益好、管理科学规范的智能终端企业作重点宣传,鼓励本地及周边劳动力到渝北就业。时至年底,劳动部门应利用“春风行动”等系列公共就业专项活动,瞄准外出职校毕业生和返乡劳动力,通过为企业和就业者搭建面对面、零距离的沟通交流平台,吸引他们回乡就业,以缓解我区企业用工难题。
二是提前谋划“政校企”合作,实现供需无缝对接。紧紧围绕OPPO、金立、传音、中光电等区内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用工需求,通过政府搭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为职业学校与用工企业双方搭建对接平台,大力开展对口培训或“订单式培养”,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提前与主城以外的区县建立合作关系,可采取签署《政校战略合作协议书》、共建“渝北区就业培训示范基地”等措施,进一步强化对校企合作指导。着力建立用工储备库,尽快走出渝北开展招工活动,重点瞄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的职业学校的生源进行定点招工,加强与周边省市劳务中介公司的对接合作,争取储备一批熟练产业工人。
三是加强劳动力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根据重点企业的产业特点、培训需求,大力推行“量身定做、上门服务”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聘请资深专业教师为相关企业开设专题培训班,为企业新招员工提供岗位培训、为在岗职工提供技能提升培训。以本地城乡劳动力为重点对象,鼓励更多的劳动力提升从业技能与劳动品质,带动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以满足渝北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对产业工人的有效需求。
四是完善服务配套设施,用好用活激励政策。一方面,进一步加快前沿科技城、临空智能终端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善园区“吃住行文购娱”等服务配套设施,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的“软环境”。另一方面,落实好《关于协助做好信息产业企业用工工作的通知》(渝办发〔2011〕191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扶贫开发办《关于信息产业重点企业招聘补贴的通知》,对组织人员输送到我区智能终端产业企业的区内外劳务派遣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补贴。同时,打击厂门口“挖工人”、有组织骗取招工补贴等不法行为,为落户渝北的智能终端企业创造公平放心的用工环境。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