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订餐安全问题的建议
目前,我市网络订餐业务蓬勃发展,“外卖”已经成为餐饮服务环节的新型业态,但是由于订餐平台准入门槛低,餐厅资质参差不齐,食品安全难以保障。许多餐厅存在线上宣传“高大上”,线下制餐“脏乱差”;存在食材调料来源不明、打包餐盒质量不合格、送餐箱长期不消毒;线上登记,在线下无证经营;不主动提供正规发票等问题。“外卖热”的背后,隐藏着安全卫生、规范管理、监督责任等问题。由于网络食品交易涉及信息发布、第三方平台、线上线下结算、第三方配送等诸多环节,内在质量以及安全风险难以辨别,监管、执法难度较大。
为此,建议:
一、建立入网餐饮单位资质审查制度。根据国家2015年10月颁布的《食品安全法》,第三方平台应严格审查和公示入网餐饮单位资质证明。并通过相应的考核等方法提升食品经营者的业务能力和食品安全意识。
二、推进信用信息公示。互联网食品的经营者应当根据不同的职业资质,公示“强制信息”、“推荐信息”、“负面信息”等。如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或者其他经济组织,须强制公示其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授权书、商标许可证等信息;自然人则须公示其身份证号。第三方平台必须在主网页的醒目位置上公开经营主体的基本信息,并对其真实性承担审核责任;还可以将食品经营者受到的投诉量、行政处罚、退货量等负面信息加以披露,在网上公示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等政府监管信息,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
三、建立统一的网络订餐全过程信息追溯管理平台。形成一个透明、可追溯、可检测的供应链透明分析框架,将网络订餐各环节信息、送餐人员信息等与追溯体系串联,建立每个产品的身份识别ID,消费者能够了解到供应菜品的周围环境,甚至可以使用追溯系统追溯到米饭使用的大米是从哪家公司来的,使用的青菜是从哪个供应商提供的,哪家生产基地生产的。
四、加大执法检查和法规宣传力度。执法部门要加强对网络订餐产品供应商和入驻商家线上与线下的经营资质、生产基地、生产方式、产品种类、店面环境等信息的查验核对,可采用线上核对,也可不定期实地核查;督促平台对已入驻商家进行定期监管和复核;对配送人员加强身份审核、培训和管理,配备科学的标准送餐装备;对订餐系统进行完善,杜绝刷单行为。
五、严查互联网订餐、送餐包装。有些商家为降低成本,采用回收塑料或者添加工业碳酸钙等用来制作餐盒或餐具,由于回收塑料来源复杂,工业碳酸钙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从而对食用者的健康带来危害,因其不可降解给环境造成巨大负担。监管部门在严查包装安全的同时,应鼓励使用可降解的食品容器、餐具和包装材料;推行“食安封签进店”项目,要求食品售卖商户将制作好的外卖餐品包装后,贴上统一的安全环保材质制成的专用标签,如消费者在收餐时发现封签破损,有权拒收并向平台投诉。送餐单位要加强对送餐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使用安全、无害的配送容器,保证配送过程食品安全标签完整、食品不受污染。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