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立海南民营企业总部基地的建议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总书记对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
从全国范围来看,民营企业用占比40%的资源,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GDP,实现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海南的民营经济发展更为充分,民营企业的贡献率平均高出全国10%以上。
民营企业经历了“野蛮生长”阶段,洒点雨露就滋生,给点阳光就灿烂,创业起点低但成长速度快,资源禀赋差但内生动力强,社会贡献逐年增加,但它的社会地位、整体形象与其贡献不相匹配,这也成为制约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之一。
当前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对民营经济提出了新挑战,需要内练硬功,外树形象,横向联合,抱团发展。
据此,提出设立海南民营企业总部基地(暂名“海商总部基地”)的建议。
一、 设立海商总部基地的必要性
(一)设立海商总部基地,就是要展示海南改革开放的成果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决心。海南建省 30 年,一度开风气之先,“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思路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如今,新时代、新思路、新起点,海南更需要勇立潮头之锐气,海纳百川之智慧,敢为天下先之豪情,建立海商总部基地,就是要打造一个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样板,在全国做出表率。
(二)设立海商总部基地,有利于完善民营企业配套服务,搭建海商发展平台。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民营企业需要更完备的政策配套,更宽松的商务环境,更透明的诚信体系,更强大的学习能力,更密集的横向交流,设立海商总部基地,按照“一基地五中心”模式满足上述需求,即:企业总部基地,金融服务中心、诚信评价中心、创业扶持中心、创新孵化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使之成为海南民营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创新创业的孵化园,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设立海商总部基地,有助于传承海商文化,亮出海商招牌,彰显海商形象。建省 30 年,数十万“闯海人”从全国各地汇入海南,与本土商业传统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海商文化。往前追溯,老一辈海南人“下南洋”,凭着智慧和勤劳在当地立足,很多成为港澳及东南亚一带的商业领袖,这是早期的海商文化,海商中心将成为新老海商共同的家园。
二、在海口设立海商总部基地的基本条件和设想
海口是海南的省会城市,全省经济总量中 30%归于海口,在省工商联(总商会)担任副主席、副会长的 40 名实力企业家当中,有 2/3的企业总部设在海口,在海口设立海商总部基地最为适宜。海口要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需要突出比较优势,集中大企业、大项目,塑造新地标、新名片,总部基地是可行的选择。
设立海商总部基地的设想:
用地规模:200-300 亩。
区域范围:海口市西片区或南片区,距离中心城区不宜太远。
功能设置:总部大楼、会议中心、商务酒店、创意市集、专家公寓、海商会馆。
运营思路:由省工商联(总商会)牵头 、骨干企业自愿参与成立项目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组建专业团队“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营销、统一管理”。
三、设立海商总部基地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
(一)省市两级政府支持,推动海商总部基地项目立项。设立总部基地,涉及到土地规划、政策配套、周边衔接等重大问题,需要得到省市政府大力支持,由海口市政府立项并对总部基地的选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等事项协调推进。
(二) 整合梳理现有政策资源,制定总部基地系统配套优惠政策。建议由海口市政府协调工商、财政、税务、国土、规划等部门,对项目用地给予政策倾斜,同时制订基地在注册登记、税收优惠、创新创业、融资融智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三)省工商联牵头成立海商基金,用于扶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创新创业。现有的银行信贷体系很难惠及到小微企业和创业型公司。建议由工商联牵头,联合金融机构和实力企业共同出次成立海商基金,解决小微和初创企业的资金瓶颈,支持他们快速发展。
海南建省 30 年,省会城市海口至今没有一个规划相对完整、功能基本完善的中央商务区,位于滨海大道和国兴大道的几栋写字楼,售价高、租金贵,让本土企业望而却步。政府主导的几个产业园区,要么规模有限,要么位置偏远,并且主要面向外来企业,多数本土企业被拒之门外,立志创新创业的青年人更是难以找到一个理想的平台。
建立海商总部基地,就是要立足海南,服务民企,盘活存量,吸收增量,扶持创业创新,打造海南民营经济的高地和海口商业新地标。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