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慈城发展民宿经济的若干建议

来源: 湖北慈善公益网 2018-10-18

  民宿经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内涵、全域旅游的新业态、富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并迸发出蓬勃生机。据统计,有“中国乡村旅游度假第一县”之美誉的浙江省德清县,2015年民宿业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实现直接营业收入达2.6亿元。

  慈城生态环境优良、山水人文资源荟萃,发展民宿经济不仅可以有效促进资源更好利用,更是解决山区薄弱村生存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和省内民宿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慈城数量庞大的“农家乐”队伍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品味低端、产品单一、互动缺乏、消费力弱”等弊端已经暴露得十分明显,距离打造民宿经济还有很大差距。对此,特作如下发言。


  一、慈城民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空间不足。民宿除了解决最基本的住宿外,还隐含着都市人体验“当地人生活方式”的想象意义,他们渴望感受、体验、交流、回归,除了“宿人”,更希望“宿心”,这就需要有更多地空间满足开办民宿的需求。然而,受现有宅基地“双控”政策影响(控占地面积、控建筑面积),导致大部分农村住房面积限制在200平方米左右,民宿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农民自己住房都成问题,很难有新的空间发展休闲旅游。去年以来,一批时尚界、艺术界人士,先后到我镇毛岙、南联等村考察,隐居、花间堂等国内顶级名宿企业也有投资意向,但最后大都因为空间制约导致项目进程缓慢。

  (二)审批渠道不畅。申请办证困难,也是民宿经济难以壮大的原因之一。一方面,我镇现有民宿实际上属于旅馆性质,很多硬件设施无法满足消防、卫生、环保、治安等方面的要求,审批办证困难。对于民宿业主而言,随时面临着“非法经营”的政策打压,其发展主动性和积极性均受到极大影响。另一方面,政府尚未形成明确的政策体系,区级部门除农水、旅游等部门给予行业指导外,其他部门尚未介入或者积极性不高。例如杭州远见在慈城古县城投资500万元的“慈舍”精品民宿,从项目接洽到签署协议已逾半年时间,至今仍未通过消防审批。而同样为仿古街区的南塘老街,早在2012年就出台了《宁波市南塘河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安全保障方案》,迅速步入发展快车道,仅2015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就实现营业总额937万元,人流量44万人次。

  (三)补助定位不准。为推动民宿业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区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发展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若干政策意见》、《江北区关于鼓励和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对村集体、农户及外来资本的补助力度前所未有,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村集体由于日常工作任务繁重,加之缺乏专业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发展民宿的积极性并不高;另一方面,对有投资热情的社会工商资本来说,其投资额必须达到100万以上才能获得政府补助,而且仅限于固定投入。从德清、安吉、丽江等民宿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精品民宿并不需要过高的固定投入,但设计费用及土地租金却占了很大成本比重。以毛岙村为例:土地租金约为2万元/亩,设计费用约1000元/平方米(德清著名民宿设计企业-晓辉工作室设计费用已涨至2000元/平方米),如开办一间占地面积1亩、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的民宿,仅租金(20年)及前期设计费用就达60万元,但固定投入却很难达到100万,无法享受政府补助,政府奖补政策很难发挥促动作用。


  二、进一步支持慈城发展精品民宿的对策建议


       (一)突破体制束缚,搭建发展平台。一是建议区政府对发展民宿项目的宅基地放开“双控”束缚,可以在毛岙、南联、三勤等资源禀赋较好地村庄先行试点,提高容积率,走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通过建立示范户、示范村,以点带面,打响慈城乃至江北民宿品牌。二是参照安徽崔岗艺术村政策,鼓励农民出租房屋的积极性,由政府对于其进行适当补助,每户拟定5万元,分3年支付。由村集体搭建平台,以公司化运营模式对村庄闲置宅基地、废弃房屋进行收储整理,并与村民和外来投资者分别签约,稳定租赁关系,减少日后纠纷。

  (二)凝聚部门合力,提高审批效率。一是建议区政府尽快出台《江北区加快发展精品民宿产业的实施意见》等行业指导文件,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民宿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突破制度障碍,加大资源统筹力度,指导各地根据自然、人文等资源禀赋和游客需求,强化整体联动、优势互补,完善各项服务功能,串起“民游、民食、民宿”产业链条。二是建立联合审批工作机制,成立由公安、消防、建设、旅游、卫生、环保、食品药品监管、工商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审批小组,实行联合受理、联合审查、联合踏勘、一站式审批。

  (三)强化政策扶持,健全激励机制。一是建议区有关部门调整现行补助政策,对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民宿项目,补助费用涵盖设计费、租赁费及建设费用,以发挥社会工商资本投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对乡村的品位提升带动作用。同时,为加快慈城古县城业态填充,解决“留不住人”的问题,建议对在古县城投资的民宿项目参照农村标准予以补助。二是建议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对运作良好的民宿进行二次奖励,并鼓励其发挥行业领军作用,强化对农户民宿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促进民宿产业的快速崛起。

  以上是我联委会在深入调研后,提出的几点建议。山区群众为全区生态涵养做出了重大牺牲,而“沉睡的绿水青山”目前还无法有效转化为发展资本和产业优势。希望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能够予以重视,在提升全区休闲旅游发展档次的同时,增强山区村造血功能。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首页
  • 电话
  • QQ
  • 信息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