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民宿经济发展存在的短板及政策建议
近年来,我区以建设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为契机,按照“全域景区化、农旅融合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坚持“农业+旅游”发展理念,民宿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开业的民宿客栈有15家,拥有客房125间,床位226张,主要分布在慈城镇和洪塘街道。
一、我区民宿经济存在的短板
(一)产业发展规划滞后。我区尚未出台民宿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对发展定位、产业布局等缺乏统筹谋划。由于缺乏有效引导,造成各民宿发展区块定位模糊,产业分布零散,民宿经济呈自我发展状态,未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的民宿产业集聚发展区域。
(二)政策支持有待加强。当前我区还没有制定出台全方位支持民宿发展的专项政策,在已有的相关扶持政策中,仅局限于对民宿建设进行扶持,没有对民宿经济涉及到的“吃、住、行、游、购、娱”进行全面扶持。此外,我区民宿经济发展空间受限,如鞍山村和毛岙村,除了租用少量外迁农户的空置房屋外,几乎没有空余房源来发展民宿经济。
(三)配套要素有待完善。我区农旅经济发展的相关配套设施、旅游项目建设等还不够齐全,如游客中心缺乏、旺季停车难、“游、购、娱”等配套项目欠缺等。此外,我区尚未成立民宿协会,民宿经济发展缺乏指导,开发过程中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个性化、特色化的巧妙创意和服务供给,产品的市场吸引力不足。
二、对策建议
(一)强化统筹规划。一是统筹谋划,制定民宿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建议区级相关部门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思路,尽快编制出台民宿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江北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合理布局。二是打造样板,实现以点带面。建议以基础条件较好的鞍山和毛岙村为发展重点,进行深度民俗文化挖掘和精品培育。通过两到三年的积极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形成江北民宿经济样板,以点带面,为后续开发积累经验、塑造典型。三是建立多元化的民宿产业体系。民宿发展注重民俗民风,充分挖掘每一个与众不同的细节,突出其的不可复制性,形成每个民宿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多样化开发民宿市场,积极打造适合不同消费者群体的民宿产业体系,分区域打造自然生态型、文化体验型、休闲愉悦型、健身养老型等特色各异的主题民宿,实现错位发展。
(二)推进政策创新。一是完善扶持政策,突出短板扶持。德清、桐庐等地的成功经验表明,专项扶持政策是促进民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因此建议,以全面对接国家政策和宁波市的地方标准为依据,尽快研究出台支持民宿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同时,要转变传统的扶持方向,从单纯的资金扶持向短板扶持转变。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开拓发展空间。在符合区域总体规划、乡村规划和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对发展民宿配套休闲项目所需的用地指标,在年度供地计划中优先予以安排;探索研究乡村、山林点状供地和废弃矿山利用模式;建议全面启动农村闲置房屋调查摸底盘活利用工作,积极探索回购、租赁、置换、退出等模式,围绕民宿开发,有序盘活闲置房、旧村委、旧厂房、旧校舍等资产。加快推进一户多宅清理行动,盘活“乡愁资源”,腾出民宿发展空间。另外积极探索创新保护村宅基地政策,促进保护村民宿经济发展。
(三)完善配套要素。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民宿发展区域的交通、便民设施、生活设施等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民宿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强化旅游项目及设施配套。加快推进乡村民宿发展区域周边的旅游项目的建设,增加可游性,形成乡村民宿和旅游项目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局面。同时,根据客流量,在民宿发展集聚区设立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指示牌等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管理,在民俗活动、农业体验、休闲娱乐、健身养老等方面进行培育或支持,将特色产业、本地饮食文化特色与民宿联动发展,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带动村民致富。三是成立民宿协会。通过政府引导,成立行业协会,集聚各方利于民宿经济发展的资源,做好平台宣传、人才培养、标准制定、营销策略等工作。通过专业化运作,促进民宿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