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作者: 栾桂海 【 转载 】 2018-10-16

      农旅融合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田园生态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正日益成为城乡居民回归、观光、体验、康养、度假的时尚生活方式,和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一、我市农旅融合的基本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近年来来,我市农旅融合发展态势良好,其主要表现一是产业不断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农旅融合产业园区象雨后春笋,发展势头强劲;二是格局不断完善,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城市郊区、旅游景区、传统农区为依托,以各类休闲农业点和度假民俗村为主体,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大农业旅游产业格局。三是特色不断显现,拥有一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企业、金牌农家乐、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和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吸引了大量游客,扩大了社会影响。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通过调查发现,我市的农旅融合工作还存在如下突出的问题和不足:

    (一)统筹不够,缺乏合力推进机制。一方面,农旅融合从市县级层面讲,还没有真正纳入国民经济社会产业发展规划,在部门工作中也没引起足够重视而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另一方面,我市农旅融合园区建设有的不仅缺乏科学论证,存在与当地总体规划脱接现象,而且有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较大,导致前期上马热情高涨,投资很大,一到后期就会面临资金、经营压力。农家乐大多以乡村、工商业主自主、自由开发为主,重复建设和趋同化现象突出。政府、部门、村委会、农户和社会资本合力推进机制也不健全,区域联动机制还未形成,管理机构职能不明确,部门协作不够,导致在统筹协调、认证管理、服务指导和政策帮扶上存在一定缺失。

    (二)后劲不足,缺乏主导产业支撑。我市农业旅游运营状况总体看好,如那些有特色的采摘园、产业园、农家乐等效益就不错。但以门票收入为主的一些农庄(园区)由于没有一个鲜明的主导产业作支撑,见效就很难,加上农业旅游具有季节性强,淡旺时节分明和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带来我市大多农旅项目产品单一,多局限于对现有田园、果园、林地、民居、水体等浅层次开发利用,仅停留在让游客来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吃一吃简单层面,缺乏乡村韵味和地方特色农家菜品牌,高品位、多功能和精深高端康养系列产品更为匮乏,不仅吸引力不强,游客回头率不高,而且降低了自身造血功能和抵御潜在风险的能力。

    (三)投入不足,缺乏配套基础设施。由于农村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本身较差,建设也相对滞后,导致有的农业旅游点虽有名气、有规模,但进入的路还是村级公路,路牌标识也不醒目,沿线及其周边卫生环境较差,园区内沟渠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与旅游相关的水电厕、停车场、指示牌、游客服务中心(站)等服务设施不配套。特别是在双休日和旅游旺季的承接力不强,加上从业者多为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私营业主,缺乏旅游管理经验和相应的服务技能,导致在服务质量上与游客的需求存在差距,只能处于低端水平运行。


    二、几点建议


    1、强化政府引导,完善农旅融合保障机制。市政府应将农旅融合作为富民强市的一项系统工程,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制定、环境优化、形象推介、引导性投入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建议成立由市农办牵头的相应工作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农旅融合工作推进机制,全面做好大农业+旅游这篇大文章。一是坚持以农为本、因地制宜和统筹布局、扩点成带的原则和思路,高起点、大手笔编制我市农旅融合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以农家乐、民俗村为基础,休闲农庄、度假村为主体,观光采摘园、科技示范园为补充,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为引领的农业+旅游格局。二是以不断提升我市农业+旅游的服务功能和档次,创造更好更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为着力点,出台我市促进农旅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专项扶持资金和配套支持政策,切实解决建设中存在的融资、用地、办证难等一系列实际问题。要通过整合美丽乡村、扶贫开发、乡村道路、农田水利等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农业游景区(点)及沿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三是借助开发城郊型、景区型乡村旅游项目和线路,像抓工业那样大搞招商引进和回乡创业,吸引一批有实力的实体企业和工商资本,建设一批标杆性、示范性的农旅融合生态产业园、康养体验园和以孝文化为主的风情小镇(村),并给予财政贴息、税收减免、以奖代补等全方位优惠和支持。着力培植一批规模较大、特色明显、科技含量高、形象良好的农旅融合样板点,引领带动全市农旅产业发展。争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知名农旅融合的品牌企业、品牌园区、品牌名村名镇,实现做大做强、做精做优。

  2、强化理念创新,打造农旅融合特色亮点。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人文历史,走乡土化、差异化、规范化之路是农旅融合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应按照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兴农,以农促旅的思维理念,以自然和谐、朴实整洁为基调,以彰显农业在观光品尝、康养体验、娱乐购物这一旅游内涵为主线,充分利用各类农业园区,林果、蔬菜、渔业等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合理开发生态湿地优质资源和空心村落、荒山、荒坡、荒滩等闲置资源,注入新奇特品种栽培、园艺景观、科普展示、农事互动、农产品展销、休闲娱乐、节庆活动、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打造田园美丽、文化厚重、风景独秀的农业主题观光园、康养生态园、田园综合体、最美乡村旅游景观风景线,使农业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让游客能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活力和纯天然的滋养。同时以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交互融合发展为抓手,依托我市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和一批像孝感麻糖米酒、香米、云梦鱼面、大别山悟道茶、特色果蔬畜禽水产种养等地方名优农产品,突出孝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内涵和美食节获评的孝感十大名菜、孝感特色菜系列菜品,加强农旅创意设计和产品开发,推出具有本地乡土味道的绿色有机蔬菜、大米和以水产品、畜禽产品为主要食材的蒸、炖、煮等农家菜品牌,挖掘具有艺术性、纪念性、实用性的农特旅游商品,开展民间传统手工艺产品现场制作体验和历史文化、农耕文化用品陈列展示,给人以乡愁的回味和文化的熏陶,从而吸引游客,集聚人气。

   3、强化平台建设,拓展农旅融合发展路径。一是构建宣传信息平台。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微信、户外广告、宣传手册(专题片)、农事节庆活动等平台,发布并推介我市农业旅游精品线路和景区景点、农特旅游产品、商品等。应用互联网+和物联网可视化技术,向用户提供快速便捷服务,实现相关资讯一网通。二是搭建资源共享平台。要加强农旅景点、企业与专业旅游公司的合作,充分利用他们在旅游经营上的独特优势,吸纳游客,组织客源,同时向他们提供农特产品、特色餐饮和住宿等服务,实现互动互补,共同发展。三是组建行业服务平台。健全行业协会组织,开展星级标准发布、评定与规范管理,组织业主参加培训研讨、参观考察、旅游产品营销等活动,造就一批农旅领军人才和专业人才,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首页
  • 电话
  • QQ
  • 信息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