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待遇 落实政策 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作者: 唐志红 【 转载 】 2018-10-16

乡村医生是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承担着农村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宣传服务的重要职责,是维护广大农民健康的第一“守门人”。“人民好医生”“乡村医魂”顾光球,扎根浠水县洗马镇官塘角村卫生室40余年,是我们身边的优秀村医代表,被誉为村民生命健康守护神,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乡村医生就是一群像顾光球一样的平平凡凡、默默无闻、扎根基层的人,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关注。

目前,我市共有3182个村卫生室,在岗乡村医生6481人,每个村卫生室平均约2.04名卫生人员。全市乡村医生60岁以上1463人,占比22.5%,51-60岁的1515人,占比23.3%,30岁以下的仅有433人,占比6.6%。其中获得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1055人,占16.3%。大专及以上学历538人,占8.3%。我市平均每名乡村医生服务909名农村居民,每个村卫生室承担着40%的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工作量。村医年平均收入2.72万元。2014年以来,我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累计新建或改扩建“五化”村卫生室3532家,乡村医生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医改的深入推进,乡村医生队伍发展遇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滞后,没有建立发展的长效机制,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因身份定位不明确导致的养老难保障的问题。乡村医生除开展基本医疗活动外,还承担着大量的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职能,他们的身份仍然是农村居民,只能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保险,不能与有编制的医务工作者享受同等的待遇,养老保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部分乡村医生已退出岗位,因年龄偏大而不能参加任何养老保险,造成老无所养现象。市卫生计生委草拟了《关于加强乡村医生管理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从市级层面指导各县市区更好的解决乡村医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包括乡村医生准入、人事制度、福利待遇、监管考核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工作要求。蕲春、麻城、武穴等地为解决退休乡村医生养老问题,出台了一些“土政策,土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问题。

二是乡村医生队伍结构老化,专业水平不高,整体素质偏低。村医队伍存在“两低一高”现象,即学历低,执业资质合格率低,年龄高。全市50岁以上村医占55.8%,部分村卫生室将逐渐出现无人上岗、关门歇业的局面,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网底将面临着网破底穿的危险。

三是没有建立乡村医生培养的长效机制。我市乡村医生队伍普遍存在业务培训不够系统规范,执业资格和总体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等问题,部分乡村医生是过去“半医半农”的“赤脚医生”转变而来,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当好乡村医生的要求。虽然我们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开展继续教育,但是实际效果不能有效保障。近年来,全市卫生计生系统积极和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办了“农村医学专业订单班”,截至目前已经有50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学员要自己承担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回乡工作后不能解决编制,看不到职业前景;加之乡村条件艰苦,工作任务繁重,待遇不高,导致学员学成后不愿到村卫生室工作,村卫生室后继乏人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严格按政策落实乡村医生经济待遇。建立财政保障村卫生室综合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落实乡村医生经济保障。各县市区严格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乡村医生管理的实施意见》,包括收入、保险、经济补助等收入,加大督查落实力度,确保市级政策落实到位。同时,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对村卫生室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民就近就医条件。

(二)建立乡村医生培养的长效机制。借鉴咸宁、荆门等地的经验和做法,出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定向委托培养计划和“大学生村医”后备人才培养与招聘实施方案,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落实在岗乡医培训、40岁以下人员继续教育、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各项机制。

(三)加强乡村医生管理,提升乡村医生队伍规范化、职业化能力水平。进一步深入推进乡村一体化建设,强化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的管理指导,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执业能力和水平。加大与黄冈职院联合培养培训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对学员学费和生活费保障力度,减轻经济负担,进一步激发村医回乡扎根基层的热情,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确保卫生计生事业网底不破。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首页
  • 电话
  • QQ
  • 信息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