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近年来,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在“圣地车都”战略指引下,高举 “神韵随州”建设大旗,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全力打响向战略性支柱产业迈进攻坚战。作为文化旅游产业重要支撑的乡村旅游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通过多年厚积薄发,走过了从小到大、从散到聚、从弱到强的历程,闯出了一条特色化、规模化、精品化的具有随州特色乡村旅游发展路子。进入“十三五”,我市乡村旅游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迎来了嬗变的历史契机。未来五年,我市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应做到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厚植优势、提升质效、拓展空间,全力打造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行示范区,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一、发挥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争做产业转型的先行者
我市自然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厚重、文化遗产丰富,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独具魅力的文化内涵是我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源泉。经过多年不断摸索,我市乡村旅游具备了独树一帜的发展优势,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发展乡村旅游趋势良好,呈星火燎原之势。在优势资源和利好政策的吸引下,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涌现出像丰年核桃、昱辰农业、尚市牡丹、洛阳银杏、广水桃源等众多的乡村旅游景点,不仅构筑了“一县一品、一镇一特” 的乡村旅游格局,而且打造了随州大洪山、曾都洛阳镇、随县淮河镇、广水武胜关四大乡村旅游连片发展区,在长岗镇、洪山镇、三里岗镇沿线11个村形成了68公里连线发展的随南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百里画廊”和随中高新区为主体的“一轴一环三片”的绿色观光带,撬动了乡村旅游全域发展,使随州成为拥有1200余家五星级农家乐、5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省级旅游名镇、4个省级旅游名村、6个市级旅游强镇、12个市级旅游名村的湖北旅游名城。
(二)发展乡村旅游业态众多,现繁星璀灿之态。我市乡村旅游经过近五年的开拓创新,开发出花果采摘、生态休闲、农耕体验、民俗文化、农业观光、山地探险等众多乡村旅游业态,形成特色各异、内容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了大洪山黄木淌花果海赏花摘果游、随县淮河镇抱朴谷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游、曾都区洛阳镇永兴村农耕文化馆农事体验游、广水桃源村田园风光民俗文化休闲游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为乡村旅游全域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和典型引路的作用。
(三)发展乡村旅游形式多样,展欣欣向荣之貌。我市充分依托了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围绕景区周边、城镇周边、公路沿线因地制宜开发出一批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模式,汇聚形成以尚市桃花、万和兰花、洛阳银杏、洪山茶叶、三里岗香菇“五朵金花”为代表的农时节庆活动型,草店芍药、康华农业为代表的观光休闲农庄型,洪山镇林泉生态园为代表的乡村生态环境型,随州蕙兰谷、尚市牡丹园为代表的农业主题公园型,洛阳永兴村为代表的景区周边型,尚市群金村为代表的城镇周边型,广水武胜关镇为代表的公路沿线型等乡村旅游模式,打造了一批别具一格、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景点,成为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样板。
我市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之势已崭露头角,必须乘势而上,构建乡村旅游多点支撑带动、全域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打造补齐短板的排头兵
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发展乡村旅游对缩小城乡差别,促进欠开发、欠发达的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优势,有利于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乡村旅游发展壮大过程中,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农民素质提升是必须要面对的四个方面,统筹解决好乡村旅游与四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一)正确处理乡村旅游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推动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市广大农村地区单一畸形的农业发展模式,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旅游业作为能够促进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催化产业,可以依托乡村的旅游资源,使发展旅游与农民利益相结合,实现“大旅游”和“大农业”的相互渗透融合。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乡村旅游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把乡村旅游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二)正确处理乡村旅游与城乡统筹发展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充分利用乡村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农民可以直接参与到当地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既能够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又可以保证农民在农闲时获取收益,从而达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强农富民”的目的。因此,我们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切实改变过去城乡之间从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使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达到或接近动态平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城乡二元对立和分化,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
(三)正确处理乡村旅游与基础设施配套之间的关系,推动农村村容村貌加快转变。乡村旅游对于环境卫生和整洁景观的要求,能够促使农民自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从而使农民的家庭环境、整体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和发展。因此,我市发展乡村旅游,必须进一步加大前期的基础建设投入,重点协调国家和省的惠农资金更多的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四)正确处理乡村旅游与农民素质提升之间的关系,推动农民观念转化。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进一步改善农村原有环境,不仅为久居闹市的城市旅游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卫生、宁静的良好生态环境,也可使村民也有更多的机会与外界接触,有利于抛弃落后的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加大培养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以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
三、夯实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功,构筑跨越发展的攻坚队
发展乡村旅游任重而道远,只有坚持不懈、执之以恒的在产业规划、统筹谋划、部门联动、产品开发、市场拓展、人才培训、机制创新等七个方面狠下功夫,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一)在产业规划上下功夫。我市境内的乡镇、村庄由于资源禀赋不同,地理区位各异,基础条件不一,文化脉络有别,其发展乡村旅游的境况千差万别,发展乡村旅游并不是所有乡镇都能“点火”,所有村组都能“冒烟”,所有农户均能参与。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切忌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在市级层面,应编制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功能分区,确保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龙头带动、整体推进”的框架下开展乡村旅游建设。在县级层面,应科学制定本区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明确产业分布和发展重点,防止出现一哄而上、布局混乱、产品雷同等问题。在镇级层面,对重要的景区景点应组织编制修建性详规,重点打造洪山镇、尚市镇、长岗镇、洛阳镇、武胜关镇等19个特色旅游乡镇和温泉村、桃源村、永兴村等近100个旅游村庄。
(二)在统筹谋划上下功夫。发展乡村旅游必须统筹兼顾、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做到因地、因时、因人发展旅游。一是做到因地发展旅游。要充分依托大中城市、大中景区发展乡村旅游,依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区、重大水利工程、独特森林资源、优美农村景色、特色农副产品种和地域农俗风情打造特色乡村游。二是做到因时发展旅游。发展乡村旅游要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人民收入、市场需求状况,按照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因时打造不同内容的产品,促进全市乡村旅游向生态化、乡土化和品质化发展。三是做到因人发展旅游。对于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必须要动员农民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领军人物,让他们得益受惠,真正实现发展乡村旅游的根本目的。
(三)在部门联动上下功夫。引导和发展乡村旅游既顺应城市居民休闲旅游需求的形势,又符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政方针。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新型产业来扶持,各相关部门应做到分工负责、协调管理。财政部门可通过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调动农民投资的积极性;旅游部门可通过设立乡村旅游发展基金,对乡村旅游重点项目通过奖优扶强、贷款贴息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发展乡村旅游项目的信贷支持,帮助解决乡村旅游发展融资问题;质量监督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和完善乡村旅游地方标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标准化培训和考核;交通部门要支持做好道路交通、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部门要将乡村旅游发展纳入到美丽乡村建设或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中去;其他相关部门应把国家和省对于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环境保护、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政策、资金向乡村旅游倾斜,有计划地用于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四)在产品开发上下功夫。当前,我市乡村旅游还处于以采摘、垂钓、农家乐等销售有形产品为主要盈利模式的初级阶段,随着乡村旅游向纵深发展,应支持和鼓励农户或投资商以当地特色物产美食、生态环境、文化民俗、地形地貌和名胜景区为载体,建立完善休闲农场、特色农庄和乡村民宿等以服务和特色体验活动为主的旅游场所,加强对乡村绿色美食产品、制作体验产品、乡村节庆赛事产品的策划和包装。
(五)在市场拓展上下功夫。发展乡村旅游应最大限度地将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推向市场,把营销工作放在首位,把促进客源增长作为重点,真正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是采用品牌营销策略,结合本乡、本村、本庄旅游品牌个性,帮助设计、谋划、聚合产品市场形象。二是指导编印各类乡土气息浓、有特色,便民、简洁的宣传品,除印制旅游指南、精粹等一些专题外,在编辑本地营销资料时,把乡村旅游一并考虑进去。三是各级咨询中心、集散中心、网页、邮件等等有关提供旅游信息的一切载体,都要把乡村旅游的情况、线路宣传出去。四是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平台广为宣传乡村旅游,对成熟的产品可请媒体做专题采风。五是在各级政府举办的经济活动中,尤其是在大、中城市举办的洽谈会、交易会、展览会上,应想方设法为我市乡村旅游概念作宣传。六是深挖传统习俗文化,把本地的农耕、农时、农俗、农产品特色策划成一些别具一格的专题活动、节庆活动,招徕客人。七是加大与客源城市有关部门的合作,互相提供互需的乡村旅游市场和乡村旅游产品,尤其是要发动旅行社做好积极推介、组织客源的工作。
(六)在人才培训上下功夫。乡村旅游是一个朝阳产业,对我市来说还处在探索和摸索的过程,必须全面启动学习和人才培训工程。一是抓好从事旅游发展工作的干部培训。要积极学习和引进国际、国内发展乡村旅游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以提高从事旅游发展工作的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以便更好地帮助、指导和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二是抓好镇村一级的党委政府领导培训。建议由市委党校利用暑假期间,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镇村党委政府领导进行必要的相关知识培训。三是抓好农民从业人员的培训。利用接待淡季和农事淡季,由各地和乡镇从服务质量、卫生要求、旅游接待服务技术技能、职业道德以及旅游法规、环境保护等行业知识着手,对从业农民开展旅游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经营理念、安全、卫生、文明举止等全面有效的培训,提升农民从事旅游产业的专业度。
(七)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一是建立乡村旅游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召集相关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乡村旅游发展工作,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二是建立乡村旅游领导包保责任制。由市级领导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示范镇村进行责任包保,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三是建立乡村旅游评价考核机制。按照“因地制宜、特色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对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条件的乡镇设立差异化的旅游产业发展指标,在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完善、综合环境治理、旅游氛围营造以及从业人员培训及管理上提出具要求。四是建立乡村旅游管理制度。指导镇村引入先进管理方式和管理技术,实行“旅游接待准入制度”、“挂星牌制度”及“旅游投诉积分管理制度”,推动乡村旅游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