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是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依托。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吸引社会投资高水平建设“美丽海南百镇千村”,与旅游渡假区、景区、产业园区融合互动,促进群众长远可持续增收,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家园。当前,我省正在按照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多层次旅游承接新载体,助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根据“大研讨大行动”活动安排,本人组织了专题调研,本人通过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的深入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形成此报告。
一、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目前,我市创建文明生态村1071个,已完成美丽乡村建设11个(行政村),2017年计划投资6150万元重点打造6个各具特色的“五星级”美丽乡村(兰洋镇南罗村、木棠镇铁匠村、峨蔓镇细沙村、大成镇新营村、和庆镇美万村、那大镇江茂村)。2014年以来,我市财政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3114万元(含17年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0000万元),其中文明办投入生态文明村建设资金6000万,美丽乡村专项投入15592万元,培育出木棠铁匠村、那大力乍村、和庆美万新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全市1436个自然村,1547个自然村配备了1650名村级保洁员,农村“脏、乱、差”现象有所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支撑力不强。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基础。目前我市大多数农村仍然按照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经济效益不高。我市现在规划和建设的美丽乡村基本上目标瞄准为发展乡村旅游,各村发展思路不明确。由于我市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限,农村旅游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小、看点不多、自我发展能力弱,很难吸引稳定的游客,经济效益不高,“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仍未形成。
(二)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缺口大。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虽然我市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及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我市是一个人口大市,户籍人口90多万人,现有275个行政村,1547个自然村,而且村级组织基本没有集体经济,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依靠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项目资金的需求。在与部分镇、村干部座谈中,大家认为美丽乡村建设筹资难、渠道不多,镇级收入投入少,村级没有资金投入,引资难,渠道不多,现处于村容村貌整治阶段。设施建设投入有限,哪怕建的部分公益事业项目也没有回报,导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推进难。
(三)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不够科学。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工程,需要科学论证。我市虽然编制乡村建设规划,但由于时间仓促,缺乏科学论证,整体规划不够完善。主要体现为一是村庄规划农村宅基地规划面积基本按现有建房面积规划,没有考虑人口自然增长、新增户建房所需要的建设面积,导致规划难以实施。二是重村庄道路建设,轻产业发展规划,没有很好地把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与村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三是没有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地方特色、民俗风情、人文内涵等要素,规划缺少乡愁情感因素。
(四)美丽乡村建设主体作用发挥不好。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主体是农民。但目前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范围不够广,基层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思想有偏差。有相当部分群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绩工程政府行为,与自己无关,与政府不保持一致,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乱搭、乱建较为严重,一旦听到政府规划美丽乡村点,就乱建、抢建,村容村貌参差不齐。
(五)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亟待加强。在建设美丽乡村中治理打击违建是首要工作,如果不及时打击违建,等到群众将违建都建起了,就会给美丽乡村带来的难度很大,造成群众经济损失和政府资金投入带来很多问题,例如我们到峨蔓镇盐丁村委会,有的违建占地面积大、楼层高达七层。目前,我市美丽乡村建设除了示范点外,大部分村庄“脏、乱、差”现象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虽然每个自然村配备了一名保洁员,由于保洁范围广、报酬低,缺乏管理和激励机制,加上村级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村级干部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重视,以及农民长期形成的生活卫生习惯等,造成农村污水直排、垃圾乱掉、柴火乱堆、乱搭乱建、放养畜禽等现象较为普遍。
(六)美丽乡村建设部门资源整合力不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和投入。涉农的各项资金、各部门在“三农”建设的包括文明村建设等资金很多,但没能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目前没有专门的组织领导来统一协调,整合美丽乡村财力人力物力,各之为政,加上各部门在使用拨付中有序时差,某个部门和乡镇都很难将资金和力量整合在一起。
三、进一步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一)培育村级支撑产业,增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动力。按照我市“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要求,根据我市各地区、村庄的现状和资源优势,科学规划,我市村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一是大力发展我市九大农业特色品牌,培育壮大村级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下大动力改变我市农产品项目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的情况,走规模化发展道路;三是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引导农民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致富。
(二)强化项目整合,拓宽融资渠道。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仅靠市财政有限资金投入远不能满足美丽乡村建设对资金的需求,要多渠道解决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一是要积极做好引资配套政策的设计,协调搞好项目对接,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大的项目支撑。二是要积极激发农民创业积极性,使他们参与产业发展的兴趣,愿意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三是创新机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美丽乡村建设实现自我造血功能。
(三)提升规划水平,确保规划实效。美丽乡村规划要按照“生态文明,生活宜居,生产发展”的要求,科学编制,完善我市各村规划。一是坚持不同地区和资源环境进行分类规划,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二是修编完善我市农村社会发展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等,确保村庄布局规划和整治规划能够实施;三是要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培育特色产业,建设“特色村”美丽乡村。四是对我市创建的“五星级”、“三星级”村庄。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生产发展”的要求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生态功能定位。一般村庄要以整治生活垃圾、乱堆乱放、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和发展生产为标准进行规划。通过这样的建设,吸引游客能玩、能吃、能住。
(四)提升农民素质,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容村貌的改善与农民的素质提升紧密联系相连。一是要实行控违责任制,三级管理制,市镇村各负其责,严格追责;同时简化违建拆除程序、加大违建打击力度,控制新增违建、逐步消化违建存量。二是要把生态保护、家庭和睦、文明有礼、移风易俗、崇德向善等文明理念融入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中,下断提高农民的素质。三是建立和完善整治农村“脏、乱、差”的长效管理机制,把我市“一创五建”工作延伸到美丽乡村建设中,进一步加大农村“脏、乱、差”整治工作力度,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民人居环境。兰洋镇在整治村级环境卫生工作中采取与村保洁员签订保洁合同,每月各村之间进行交叉检查评比,被评为先进的村庄给予奖励,取得较好的成效,兰洋镇的做法值得借鉴。
(五)健全工作机制,增加美丽乡村建设活力。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通力合作,一是建立由市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及建成管理各阶段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按照我市正在推进建设8个风情镇,重点打造基础型美丽乡村25个,计划打造五星级美丽乡村14个,三星级美丽乡村41个的目标要求,细化工作任务,周密布置工作计划。市各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认真研究、主动作为,优化整合各项涉农项目资金投放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二是建立美丽星级动态管理机制。通过“标准量化、评星定等、因村施策、多措并举、梯次晋星、整体推进”美丽乡村的“全面升级”工作机制。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星级数据库,制定标准将美丽乡村分成一星至五星,根据各村情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六)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营造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上下要统一思想认识,不仅要统一干部的思想认识,更要广泛深入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一是组织驻村干部结合扶贫攻坚工作深入农户开展大宣讲,让广大群众从多角度、多渠道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二是加大群众参与美丽乡村星级评级的参与度,让群众在参与评比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三要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村务公开宣传橱窗、宣传图册集等,营造“人人知晓、户户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浓厚氛围,让农民群众意识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真正的惠民工程,意识到自身才是最终爱益者,形成上下联动,凝心聚力抓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四、零陵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零陵区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盲目跟风多,创新发展少。对乡村旅游的本质、内涵和客源市场认识不足,忽略了乡村旅游的“土味”,过度追求城市化,不伦不类,丧失了乡村特有的韵味,难以让游客开怀畅游。二是仓促应付多,专业服务少。旅游从业人员少,景点配套设施简陋,无法满足游客基本需求,难以为游客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三是大众项目多,品牌特色少。多为农家乐形式,产品单一、粗糙,没有特色,资源的同质化、产品的类同化的现象普遍存在,难以满足旅游市场日趋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四是传统宣传多,智慧推介少。包装宣传推介手法单一,注重横幅、立式广告牌、画册等零散宣传,利用“互联网+”、数字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整体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五、零陵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零陵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坚持规划先行,打造乡村旅游新特色。人气旺不旺,关键看特色。按照“一核一带两区三组团”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编制,致力打造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和精品线路。一是高标准规划编制。以零陵古城为龙头,有机融合瑰丽秀美的乡村旅游文化资源,邀请具有国内一流、国际标准的高水平、专业化的策划公司,编制规划好全区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和营销战略。二是深度开发精品线路。按照“建点、连线、扩面”的思路,对内重点打造“永州之野”、潇水贤水风光带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对外与市内、广西桂林、衡阳衡山等联合开发“旅游专列”“旅游专线”,促进旅游向纵深发展,全面拓展旅游空间。三是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在庭院设计、环境美化、建筑风格等方面彰显自然与当地文化魅力,做到“一乡一品”“一村一韵”“一步一景”。重点打造以周家大院古村落为核心的乡村休闲旅游线路,以香零山—朝阳岩为龙头的自然山水旅游线路,着力打造生态农庄采摘旅、漂流探险、宗教养生、重走长征路红色文化旅游等精品线路。
(二)完善旅游配套,增添乡村旅游新载体。留不留得住,关键看配套。加强与旅游规划策划专业团队、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合作共建,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推行旅游PPP投融资模式,建立完善投融资机制。一是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加强景区供水供电、咨询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乡村自驾游服务体系,建立旅游电子商务官方平台,通过互联网加速乡村旅游带动农产品、工艺品、旅游商品销售。二是研发旅游配套产品。加快木刻花雕、银杏制品、民俗服饰等传统乡土工艺产品设计和专业集约化生产,发挥特色地道美食优势,开发大三鲜、永州喝螺、牛扣、醉鹅、蘑菇包、异蛇酒、穇子酒等地标性特色食品。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素质人才,重点培养管理、经营、解说、民族特色用品研发和加工人才,打造乡村旅游稳定的人才集群,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三)建设美丽乡村,树立乡村旅游新形象。群众愿不愿,关键看收益。按照“整洁有序、经济活跃、生态优美、特色鲜明、乡风文明”的要求,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树立乡村旅游新形象。一是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治理提升、农村公路提质改造、网络宽带普及、“点亮乡村”、农村网格化全覆盖“五大计划”,营造干净整洁、交通便捷、通讯发达、优美亮丽、安全文明的乡村旅游环境。二是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发挥香零山、大仙观等美丽乡村市级示范村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发展乡村旅游业、珍稀种植业和特色餐饮业,开发农业体验、亲子互动、参与劳动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三是推动旅游扶贫。采用“村党支部+旅游公司+村民合作社+互联网+农户”旅游扶贫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以土地、果园、古房屋、劳动力等资源入股转变为企业股东,走出一条“以旅扶贫”“以旅富民”的新路子。
(四)精心宣传推介,锻造乡村旅游新品牌。效益好不好,关键看品牌。全力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以品牌效应示范带动全区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一是打造文化品牌。采取“旅游+文化”等模式,深度开发舜文化、柳子文化、怀素文化等产品,挖掘花鼓戏、零陵渔鼓等乡土文化,推动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品牌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二是创新宣传方式。建立旅游导览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制作宣传零陵微电影,设计景区LOGO、标识牌,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时代,开发“零陵古城”旅游门户网站、微信平台,推动O2O智慧旅游信息管理实现精品景区全覆盖。三是积极对外促销。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办法,整合旅游资源和线路,积极参加省市旅游推介会,定期举办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在长株潭、粤港澳等地各选出几家核心旅行社作为重点合作伙伴,双赢互利,配以轰炸式的宣传推介,推热乡村旅游线路,力促游客爆炸式增长。
六、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支撑力不强
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基础。目前我市大多数农村仍然按照传统粗放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经济效益不高。我市现在规划和建设的美丽乡村基本上目标瞄准为发展乡村旅游,各村发展思路不明确。由于我市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有限,农村旅游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小、看点不多、自我发展能力弱,很难吸引稳定的游客,经济效益不高,“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仍未形成。
(二)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缺口大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虽然我市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及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我市是一个人口大市,户籍人口90多万人,现有275个行政村,1547个自然村,而且村级组织基本没有集体经济,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依靠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项目资金的需求。在与部分镇、村干部座谈中,大家认为美丽乡村建设筹资难、渠道不多,镇级收入投入少,村级没有资金投入,引资难,渠道不多,现处于村容村貌整治阶段。设施建设投入有限,哪怕建的部分公益事业项目也没有回报,导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推进难。
(三)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不够科学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工程,需要科学论证。我市虽然编制乡村建设规划,但由于时间仓促,缺乏科学论证,整体规划不够完善。主要体现为一是村庄规划农村宅基地规划面积基本按现有建房面积规划,没有考虑人口自然增长、新增户建房所需要的建设面积,导致规划难以实施。二是重村庄道路建设,轻产业发展规划,没有很好地把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与村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三是没有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地方特色、民俗风情、人文内涵等要素,规划缺少乡愁情感因素。
(四)美丽乡村建设主体作用发挥不好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主体是农民。但目前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范围不够广,基层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思想有偏差。有相当部分群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绩工程政府行为,与自己无关,与政府不保持一致,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乱搭、乱建较为严重,一旦听到政府规划美丽乡村点,就乱建、抢建,村容村貌参差不齐。
(五)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亟待加强
在建设美丽乡村中治理打击违建是首要工作,如果不及时打击违建,等到群众将违建都建起了,就会给美丽乡村带来的难度很大,造成群众经济损失和政府资金投入带来很多问题,例如我们到峨蔓镇盐丁村委会,有的违建占地面积大、楼层高达七层。目前,我市美丽乡村建设除了示范点外,大部分村庄“脏、乱、差”现象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虽然每个自然村配备了一名保洁员,由于保洁范围广、报酬低,缺乏管理和激励机制,加上村级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村级干部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重视,以及农民长期形成的生活卫生习惯等,造成农村污水直排、垃圾乱掉、柴火乱堆、乱搭乱建、放养畜禽等现象较为普遍。
(六)美丽乡村建设部门资源整合力不强。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和投入。涉农的各项资金、各部门在“三农”建设的包括文明村建设等资金很多,但没能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目前没有专门的组织领导来统一协调,整合美丽乡村财力人力物力,各之为政,加上各部门在使用拨付中有序时差,某个部门和乡镇都很难将资金和力量整合在一起。
七、进一步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一)培育村级支撑产业,增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动力
按照我市“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要求,根据我市各地区、村庄的现状和资源优势,科学规划,我市村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一是大力发展我市九大农业特色品牌,培育壮大村级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下大动力改变我市农产品项目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的情况,走规模化发展道路;三是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引导农民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致富。
(二)强化项目整合,拓宽融资渠道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仅靠市财政有限资金投入远不能满足美丽乡村建设对资金的需求,要多渠道解决我市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一是要积极做好引资配套政策的设计,协调搞好项目对接,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大的项目支撑。二是要积极激发农民创业积极性,使他们参与产业发展的兴趣,愿意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三是创新机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美丽乡村建设实现自我造血功能。
(三)提升规划水平,确保规划实效
美丽乡村规划要按照“生态文明,生活宜居,生产发展”的要求,科学编制,完善我市各村规划。一是坚持不同地区和资源环境进行分类规划,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二是修编完善我市农村社会发展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等,确保村庄布局规划和整治规划能够实施;三是要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培育特色产业,建设“特色村”美丽乡村。四是对我市创建的“五星级”、“三星级”村庄。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生产发展”的要求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生态功能定位。一般村庄要以整治生活垃圾、乱堆乱放、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求和发展生产为标准进行规划。通过这样的建设,吸引游客能玩、能吃、能住。
(四)提升农民素质,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容村貌的改善与农民的素质提升紧密联系相连。一是要实行控违责任制,三级管理制,市镇村各负其责,严格追责;同时简化违建拆除程序、加大违建打击力度,控制新增违建、逐步消化违建存量。二是要把生态保护、家庭和睦、文明有礼、移风易俗、崇德向善等文明理念融入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中,下断提高农民的素质。三是建立和完善整治农村“脏、乱、差”的长效管理机制,把我市“一创五建”工作延伸到美丽乡村建设中,进一步加大农村“脏、乱、差”整治工作力度,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民人居环境。兰洋镇在整治村级环境卫生工作中采取与村保洁员签订保洁合同,每月各村之间进行交叉检查评比,被评为先进的村庄给予奖励,取得较好的成效,兰洋镇的做法值得借鉴。
(五)健全工作机制,增加美丽乡村建设活力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通力合作,一是建立由市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在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及建成管理各阶段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按照我市正在推进建设8个风情镇,重点打造基础型美丽乡村25个,计划打造五星级美丽乡村14个,三星级美丽乡村41个的目标要求,细化工作任务,周密布置工作计划。市各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认真研究、主动作为,优化整合各项涉农项目资金投放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二是建立美丽星级动态管理机制。通过“标准量化、评星定等、因村施策、多措并举、梯次晋星、整体推进”美丽乡村的“全面升级”工作机制。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星级数据库,制定标准将美丽乡村分成一星至五星,根据各村情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六)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营造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上下要统一思想认识,不仅要统一干部的思想认识,更要广泛深入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一是组织驻村干部结合扶贫攻坚工作深入农户开展大宣讲,让广大群众从多角度、多渠道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二是加大群众参与美丽乡村星级评级的参与度,让群众在参与评比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三要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村务公开宣传橱窗、宣传图册集等,营造“人人知晓、户户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浓厚氛围,让农民群众意识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真正的惠民工程,意识到自身才是最终爱益者,形成上下联动,凝心聚力抓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