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小镇 建设美丽乡村
绿色小镇是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它们既有独特的产业,也有公共服务空间,具备生活、生态、文化等功能,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的新形式。
近年来,大丰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推进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探索有大丰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
一是培育绿色产业。立足大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遵循“绿色路径”,加快化工、纺织、机械、农产品加工四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把新能源、海洋生物、智慧产业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升级主引擎,加快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和静脉产业园。提档升级现代农业园区,构建产销一体化、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绿色发展优先,把旅游业作为全区的战略新兴产业来进行培植,打造“生态旅游、蓝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四大板块,以全域旅游带动绿色小镇建设,知青农场的文化风情小镇、白驹镇水浒文化和狮子口村的红色旅游文化特色小镇、斗龙港生态组团建设的港城特色小镇、主打麋鹿之乡品牌的麋鹿风情小镇、新丰荷兰风情小镇等一批注重旅游资源开发、文化内涵挖掘、品牌打造的“绿色小镇”崭露头角,一批“旅游+N”产业孵化出全新旅游业态,成为绿色小镇发展新的增长极。同时,新型业态快速发展。东方1号创意小镇通过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供产品创新服务,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希望小镇锁定互联网创业和金融两大产业门类,依托高新技术区大数据软件产业园和总部经济园良好的产业前景和创业环境,努力打造苏北地区互联网创业首选地和创新资本集聚高地。
二是打造生态特色。积极策应盐城大市区发展,实施斗龙港生态组团规划建设,依托“斗龙港”这一独特的生态资源 ,以荷兰花海、梅花湾为依托,做足水、森林、花海文章,体现“原生态”主题,打造港城特色小镇;大力实施“一片林”工程,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以积极创建森林小镇、森林村庄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来推动绿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六美七重点”目标任务,围绕”村庄建设形态美、村容整治环境美、村民增收生活美、造林绿化生态美、乡村文明心灵美、各具风采特色美”的目标,推进美丽村庄重点村建设,完善提升大中镇新团村、西团镇众心村等7个村发展规划,对内示范、对外开放,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三是创新富民举措。荷兰花海旅游风情小镇突出“共享”概念,实现“旅游、花卉、婚庆、文化”四大产业全面融合,累计有400多户农户直接在花海参与种植和管护,周边关联行业从业人员超500人,去年以来,花海周边新增农家乐、家常菜馆26家,全镇三产服务业产值三年翻两番;恒北村组建早酥梨专业合作社,推广绿色种植技术,以绿色有机的果品推动恒北梨产业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带动了运输、包装、采摘、农副产品、农家乐、民宿的发展,村里陆续建起宾馆、酒店、农家乐、果品苑、旅游超市,成立了旅游公司、旅行社,果农和村集体收入都大幅提升。
在“两聚一高”的新征程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苏北发展的主线,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生态环境建设依然是苏北的短板,在打造绿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规划水平不高。由于绿色小镇建设投入高、周期长的特点,苏北部分地区对绿色小镇建设缺乏积极性,发展规划缺乏前瞻性、全域性和科学性,没有做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全覆盖,未能体现各自的区域特色,盲目“跟风”现象,同质化问题依然存在。
二是产业支撑不强。目前,苏北地区绿色小镇建设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业内特别是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相对较少,产业发展布局分散、模式粗放,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规模偏小,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产镇互促共生、融合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建设资金不足。制约绿色小镇建设和发展的资金“瓶颈”未能彻底打破,政府主导仍然是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尚未积极跟进,投资渠道比较单一,不利于小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建议:
一、科学合理布局,提升规划水平。建议从省级层面编制绿色小镇总体布局规划,并做好与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环境功能区规划的衔接,由住建、国土、旅游、环保等职能部门参与各绿色小镇规划指导和审查。依据绿色小镇所处的区域特点,聘请具有绿色小镇规划编制经验的专业机构,结合区域的地理环境、文化底蕴、自然资源、民俗风情等,开展差异化、异质化的规划,使规划设计接地气,有内容,有主题;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做好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和结合,形成城乡一体、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的规划体系和建设思路。
二、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发展动力。绿色小镇应重视强化产业支撑,做到既有主导产业,又有多元化的产业融合,充分激发产业独特的爆发力。一是抓好招商选资。围绕特色小镇已经确立的产业发展目标,实施“招商选资”,按产业布局,开展主题招商、针对性招商,集中精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彰显产业特色。把产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打造产业特色,实现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路径,突出市场导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大力培植“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并在此基础上打破镇域村组界限,促进多村一业、连片发展,形成一批“高清新”绿色产业集群。在解决“有”的基础上,注重解决“优”和“特”的问题,尽快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地方特色优势。三是促进融合发展。推动发展模式、发展业态创新,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强化服务业对一产、二产的全产业链支撑作用,通过延伸和拓展绿色小镇建设,实现各产业间的跨界融合,孵化出更多新业态。鼓励服务业多业态融合发展,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趋势,促进“设计+”“物流+”“旅游+”“养老+”等跨界融合发展,形成交叉渗透、交互作用、跨界融合的绿色产业生态系统,为打造绿色小镇,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新动能。
三、拓展资金渠道,破解发展瓶颈。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列入国家级、省级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绿色小镇,在考核验收合格后,建议省财政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补助。各地可尝试在省财政下达的政府债务限额内,倾斜安排一定数额债券资金用于支持绿色小镇建设,支持组建产业投资发展基金和产业风险投资基金。二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在政府主导投入的基础上,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引进多元化投资机制,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灵活运用PPP模式推动绿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在绿色小镇内的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城镇化提升、水利及其他项目六大类投资项目,优先考虑选择PPP模式,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实现合作共赢。三是构建全民参与格局。坚持人民群众是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参与者、受益者的原则,在尊重他们意愿前提下,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动员他们自筹一点资金,鼓励在外经商、创业致富的民营企业家捐资、献策、出力,支持家乡建设。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