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筑牢避免老年人被骗的安全防线
保障老年人权益,事关家庭幸福和谐。随着人口老龄化,一些不法分子逐渐将目标瞄准老年人这一庞大群体,导致老年人被骗事件屡屡发生。不法分子通过理财、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发放小礼品、高息借款、以房养老等各种手段蒙骗老年人,很多老年人遭受重大财产损失和心理伤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分析老年人被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信息闭塞,与社会脱节,对新鲜事物缺乏了解和判断,自我防范与保护意识较弱;相关知识欠缺,对理财产品、保健品没有正确的认识;正规老年服务市场发育不足;相关部门监管缺位等。
为帮助广大老年人筑牢安全防线、远离“骗局”与伤害,有政协委员建议:
一、强化宣传,增强老年人防范意识。各乡镇、村(社区)、公安派出所、基层司法所等有关部门可不定期、多角度地开展老年人防骗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如编印《老年人防骗提示》、《老年人应警惕的几类诈骗》、《骗子常用伎俩》等宣传材料,免费向老年人发放。通过各类媒体、老年协会宣传老年人被骗的案例,公布投诉举报电话,教育引导广大老年人摒弃贪便宜的心理,切实增强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和对诈骗伎俩的判断识别能力。
二、亲情关爱,提升老年人防骗能力。村、社区要引导广大家庭关爱老年人。家庭成员要多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和情感需求,留意他们平时的行为和动向,向他们普及一些防骗常识,如坚持做到涉及经济上的事情与家人商量,不转借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等证件,警惕各类陌生电话、不参加保健品销售讲座等。多看新闻,多接受一些法制教育,购买保健品要到正规厂家或店铺,并保管好凭证。
三、完善法规,帮助老年人依法维权。当前亟须完善法规,细化制度。一方面要推进专业治理,强化金融领域司法保护,加大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惩罚力度和对理财类企业的执法稽查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各部门沟通、配合、协作机制,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打击防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集资诈骗犯罪活动的长效管理机制,在社会上形成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的好局面,让“骗老”行为无处遁形。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