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发展经济、稳定就业,希望在民间
2月3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其中很大篇幅讲到经济发展,现就我的学习体会分享给读者。
第一条是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文章要求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金融、物资、人员用工等方面的保障。复工的着力点是在稳定就业。所以,下一阶段的政策目标将会倾向于保就业,政府将会出台一些更激进的优惠政策,但会有稳岗、稳就业的前提条件。北京出台的“16条”中就有一条,“截至4月底企业职工平均人数与上年平均人数相比持平或增长20%(不含)以内的,一次性给予该企业3个月应缴纳社会保险费30%的补贴;截至4月底企业职工平均人数与上年平均人数相比增长20%及以上的,一次性给予该企业3个月应缴纳社会保险费50%的补贴。”受本次疫情冲击,希望企业复工时不要把裁员作为渡过难关的选项,很多企业已经采取了协议降薪措施,劳资双方共克时艰。如果实在有困难,也要把裁员放到最后一个选项。
第二条,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在乡村振兴方面,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乡村建设中的环境和公共卫生问题,解决起来难度要比城市还大,成本更高。这是对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一大考验。目前,多数乡村还缺乏人居环境整治的意识和能力,如果能与近年加速的三四线城市的城市化发展相呼应,把乡村环境整治往生态化方向引导,则可能使得城乡协调发展相得益彰。人往城市去,可以获得更优质、更低成本的医疗和教育服务,乡村人口密度下降,可以变得更卫生、环境更优美。
经此一疫,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定会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市民的响应、配合度一定会显著提高。这就为深化垃圾分类、科学化和无害化处理创造了条件。垃圾分类不仅有节省资源、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的好处,还可以是一种很好的公民教育。
文章还要求确保重大项目特别是制造业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制造业可以接纳基础就业人员,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很多地方在产业升级政策下对制造业非常不公平。希望各地在疫后重大项目投资决策时善待制造业,从保障民生、社会结构多元化、优化产业结构等角度给制造业应有的地位。
第三条,要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积极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带动5G手机等终端消费,推动增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方面消费。这是当前互联网、新的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在电子商务发展问题上,我们出现了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阿里、腾讯都花了巨大的代价投资传统零售业,各路资本也纷纷打造新零售模式。以物美的“多点APP”为例,在商业物流、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和消费者之间用移动互联网构建了一个信息通道,高效、精准匹配需求和供给,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因此,在电子商务的新命题上,可能不是更“网络化”而是更“贴地”,更多的互联网化的实体店铺会出现在你身边半径一公里范围内。
新消费和新的消费习惯都应该是疫后社会需求的一部分。更健康的饮食习惯,更卫生的饮食环境、条件要求,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都会催生出新的服务行业、新的产业。中餐好吃但用餐习惯并不理想。城市居民应该尽快实现分餐制。记得17年前非典结束后,很多家庭开始分餐制,很多餐厅全面提供公筷,这个趋势没有继续下去。希望2020年是中国人分餐制、公筷制的元年。
文章还指出,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汽车行业应会有一波新增长。
第四条,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要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在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实施上显得无章可循,常常自乱阵脚;在资源协调供给方面,缺少手段和工具;在政府信息透明方面,仍然没有制度性约束;在面对市民困难时,仍缺乏勇气和担当,问责机制远远没有到位。这次疫情暴露了地方政府在决策科学性上离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异。不过这不是个经济问题。
正如习主席在文章讲到的,战胜疫情首先要坚定信心,不要被问题和困难吓倒。信心怎么来?我们要看到民间的正能量,要看到街头巷尾的快递小哥、清洁工人,要看到倒卧于诊室的医生护士,要看到财新的记者坚守疫区、奔忙于病房间,要看到不朽的吹哨人和手机端点亮的蜡烛......甚至平时那么讨人厌的居委会大妈的挺身而出,还有那些中国最优秀的医护人员、最好的医疗和民用物资快速汇集武汉、湖北,全世界华人一夜之间自发动员起来,十四亿人都汇集在这防疫抗疫的滚滚洪流中,正气在民间,希望就在身边。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