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因素叠加的特殊产品,产业化发展空间潜力巨大,但目前宜宾市也面临一些新形势、新问题,亟待从思想认识、实际行动、产业发展上加以解决。
一、发展现状
(一)地标产品规模逐步扩大。全市已有宜宾酒、南溪豆腐干、南溪白鹅等15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数量居全省第3位,已有 41 家企业获准使用地标专用标志。目前,正在申报保护的地标产品有7个,申报创建国家级、省级的地标产品示范区有3个。
(二)地标产业政策相继出台。年初,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业化的意见》,南溪、筠连、兴文、宜宾等区(县)也相继出台了推进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业化发展的扶持激励政策,积极推动地标产品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地标产业化发展成效初显。按照“培育一个地标产品,做强一个特色产业,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目标,全市地标产品产业化发展取得一定成效。28家白酒企业依托“宜宾酒”地标品牌,发起成立宜宾酒股份有限公司,预计今年底销售收入超8000万元。兴文县依托“兴文山地乌骨鸡”,成功引进山东新凤祥集团投资5.2亿元开发乌骨鸡产业。“南溪豆腐干”年产值30多亿元,品牌价值达76.19亿元,筠连黄牛、长宁竹荪、沙河豆腐等也迈出特色产业化发展步伐。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地方重申报、轻管理、弱开发,后续监管保护不到位,有的地标产品没有使用专用标志和统一品牌形象走向市场,部分地方相关部门没有形成品牌管理与产业化发展联动机制。除市财政每年500万元地标产品产业化发展专项经费外,县(区)投入经费极少。二是品牌带动不强。大部分地标产品产业化发展基础薄弱,50%以上的地标产品缺乏龙头企业支撑,产业链短、品牌价值小、基地和园区平台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尚未形成。三是地标服务体系不健全。全市有条件申报的产品很多,但部分产品被个人或企业抢注商标,或因资料收集整理欠缺,形成申报障碍。全市从事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发展的专业管理机构与技术人才十分缺乏,地标产品检验检测、标准化技术指导服务等方面体系不健全。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规划,政策引导促发展。将地标产品产业化发展纳入县(区)“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逐一进行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具体的项目规模、扶持政策、发展路径和保障措施,用规划引导、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用好用活各级财政资金、项目资金,撬动民间资本、技术资源向地标产品产业化项目集聚,市和县(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工作干劲足、发展潜力大、带富能力强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业化项目;综合运用信贷、税收、扶贫、土地、用电等方面政策,积极对地标产品产业化项目给予有力扶持。
(二)加强监管,保障质量护品牌。制定完善地标标志使用及监督管理细则,建立落实地标产品质量专项抽检制度;建立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大力提升地标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标准化水平;健全信息技术服务、检测认证、标准规划、电商销售和人才培训等服务体系,完善地标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配套服务;强化市场监管,坚持打假治劣保名优,依法打击假冒侵权行为,保护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一金字招牌。
(三)培育龙头,带动引领出效益。加大对地标产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的培育和扶持力度,鼓励现有龙头企业打破所有制、行业、地区界限,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等措施,使要素资源向龙头企业集中,增加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引导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加强合作,通过技术参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力度,促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创新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模式,鼓励实施“地标+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经营模式,引导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固的产销服务关系,推动地标产业做强做大。
(四)标杆示范,三产融合延链条。产业示范基地能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得实惠,有效提升民间资本投资信心。对每个地标产品应规划出示范基地、生产加工专业园区,形成一二三产融合、集群集聚发展态势,打造地标产品示范园区;推动地标资源融入旅游发展,积极开发地标旅游食品,打造地标休闲体验场景,形成三产融合发展的复合业态。
(五)强化宣传,策划活动亮名片。充分利用各种专业平台和新媒体、自媒体,强化地标产品的品牌包装和市场营销推广,积极推荐并组织参加各种展会交流,提升地标产品的公众知晓度,扩大地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地标产品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弘扬地域特色文化的靓丽风景和名片。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