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特色小镇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2016年,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我省琼海市潭门镇、海口市云龙镇第一批入选,2017年,海口市石山镇,澄迈县福山镇、琼海市博鳌镇、中原镇和文昌市会文镇等5个镇上榜; “十三五”开局之年,“美丽海南百千工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特色小镇成为打造海南新增长极的重点工作,这将有力推动美好新海南建设。
民盟省委将海南特色小城镇建设研究列为重点调研课题,针对海口市、琼海市、澄迈县、昌江县等市县多个特色小镇,通过现场考察、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展开调研,提出海南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海南省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本次调研的小镇基本初具雏形,初步形成了以产镇融合、城乡统筹为核心内容的发展新格局。
(一)特色小镇发展环境逐渐优化
1.小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小镇路网、电网、水网、光网、气网、路网等设施也已进入强化建设阶段;小镇通畅工程建设实现水泥化。
2.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在以旅游为主的特色小镇打造中尤为明显,许多镇墟立面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产镇融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1.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调研小镇企业中,乡镇企业居多,为小镇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乡镇企业的规模多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量的90%以上。
2.产业发展提升地方经济实力
小镇改造工作充分考虑到借助产业的支撑来增强小镇发展后劲,从而提升地方经济实力。
(三)小镇规划建设融合地方特色文化内涵
60%以上的特色小镇都是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充分挖掘地方蕴含的文化内涵,按照自然协调、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彰显魅力的要求,努力体现地方特色。
二、海南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特色小镇的典型调查,海南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和不足之处。表现在建设持续动力不足、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产业同质化严重、人才缺乏等方面。
(一)建设持续动力不足,注重“面子工程”
由于海南乡镇普遍存在人口规模小、区域带动力弱,经济实力过低、投资格局单一等问题,不管是镇墟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房屋的设计改造,基本是政府投资,企业和居民基本上都没有投入,投资渠道比较单一,缺乏持续建设动力,“造血”功能差,不利于小镇建设及持续发展。
(二)小镇特色不鲜明,后续发展乏力
海南小镇规模普遍过小,一些小镇建筑形式单调呆板,品位不高;很多小镇建筑设计互相模仿,千篇一律,缺乏特色;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镇在经济发展中遭受开发性破坏;大部分的旅游小镇密集规划在沿海地带,小镇建设普遍照搬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模式,未能完全将海南本土文化融入到风情小镇的建设中,致使特色小镇的“特”色不特。 (三)产业结构层次低,企业融资困难 本次调研的12个小镇中,产业结构都较为单一,普遍存在工业基础薄弱、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农业格局,核心竞争力不强。 特色小镇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普遍面临抵押贷款困难问题。一是因为部分中小企业本身的产权不明晰。二是因为小镇经济总量小,乡镇中小企业财产担保值小。三是商业银行约束了各市县支行信贷业务开展,提高了准贷门坎。 (四)人才严重缺乏,队伍建设滞后 从小镇机关单位到镇上各类企业,普遍存在人才严重缺乏状态:平均每个镇的大学生村官人数不到小镇总机关人员的10%,尤其在西线的小镇,大学生村官数量更少。小镇的各类企业人员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低、业务不熟等问题。
三、海南特色小镇建设的建议
正确把控海南特色小镇建设的未来方向,找准特色小镇发展因素,建立以产业推动为基础的支撑平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各方力量来建设特色小镇。 (一)产业建镇方面 产业是小城镇的生命力。坚持产业建镇,就是要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挖掘本地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打造出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使每个特色小镇都有一个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以产促镇、以镇兴产、产镇融合。特色产业内涵丰富多样,不仅仅是制造业,旅游休闲、教育培训、健康养生、商贸物流等都可以作为特色产业来塑造。特色小镇需明确市场定位,提供精细化产品才能站稳市场。 (二)政府引导方面 政府主要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土地保障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做好工作,引导特色小镇建设。政府在引导小镇特色化建设中,要坚持市场主导,防止大包大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探索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小镇建设运营和管理。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特色小镇规划,明确发展边界,合理有效利用空间,实现精明发展。规划严把设计关,突出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把优势和品质凸显出来,着力打造“一镇一品”,做到一镇一风情。把设计和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改造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在营造特色小镇发展的软环境、最大限度降低发展成本、激发创新创业上下功夫。 (三)筹资、融资方面 特色小镇的建设投入大,周期长,要确保小镇建设的高效、有序开展,建议在做好科学规划的前提下,首先整合政府投入小镇建设的各种途径资金,归口一个部门,统一调配使用,劲往一处使;特色小镇建设不能单靠政府投入,在政府主导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导各类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形式如PPP等模式,积极参与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建设、配套工程建设,形成特色小镇建设的资金合力,确保小镇建设的财力支撑,在建设中政府把好监管关,严格按预算、按标准进行项目建设;积极为企业融资穿针引线,针对需要的特色产业,做好与银行等金融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助力企业融资、产业发展。 (四)以人为本方面 发展特色小镇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建设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需要围绕完善城镇功能,加快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三块短板,使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根据小镇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布局,统筹布局建设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化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提高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小镇居民享受到更有质量的公共服务。推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互促共融,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环境。保护独特风貌、挖掘文化内涵、彰显乡愁特色,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小镇。 (五)与精准扶贫、居民增收结合方面 将小城镇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紧密挂钩,地方政府要具有更强的协调统筹能力,有更大的智慧来克服条条框框的体制约束,创造性地落实中央的相关政策。要确保国家对贫困地区的专项转移的实现收益,并确保收益规限在贫困人口的范围内。事实上,很多处于贫困的地方恰恰是生态环境好小城镇范围内的山区和林区。在小城镇建设中,要有加快出台贫困人口资产增值的制度安排。并通过小城镇建设带动贫困人口发挥作用,让贫困人口有长远可持续的收入来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六)智力支撑方面 深入实施“人才强镇”战略。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人才队伍建设,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镇一级人才服务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如互联网、软件程序设计等等方面,引导和支持小镇内的企业完善职工培训制度,建设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豆瓣
王婧
账号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