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背景下湖北特色农产品发展探究
一、湖北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湖北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现状
湖北作为“九省通衢”,航空、公路、铁路、水路设施较为完善,交通环境便利,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是中国中部最大的综合交通通信枢纽,这对促进湖北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体现一个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发展状况最直观的数据,就是地理标志的数量。特色农产品一般是指某地特有的或著名的农产品,具有历史、文化内涵,或者只有在某地才能生产的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往往有其独特的地理标志,标示产地来源,以及特定的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这主要由当地的自然或人文因素所决定。
湖北省内特色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发展势头良好。特色农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原料生产后,经简单加工及包装,即可直接销售的产品,主要以养殖、种植为主,如房县黑木耳、郧西马头山羊;另一类是原料生产后,需要特定的后期加工流程,才能投入市场的特色农产品,如孝感米酒、麻城茶油。2010年底,湖北省已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58个,总量居全国第三。有13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居全国市(州)级城市首位[5] 186,其中已注册的地理标志产品如表1所示。
(二)湖北特色农产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化,信息化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只有推进农产品信息化,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目前农业信息化以及湖北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信息网络建设不完善,农业信息化项目重复建设。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基础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目前,湖北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改善。数据显示,2007年湖北省73.7%的行政村已经开通互联网。其中,开通宽带上网的行政村比例达到了50.4%,互联网业务在全省范围内特别是湖北农村地区得到了一定发展,新型信息化交通“互联网”稳步发展,但要达到发达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依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6]。不仅如此,农业信息化项目还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如农业科技110项目、“神农通”项目、“农信通”项目、“农业信息田园”项目、“农业新时空”项目等一系列作用类似的系统,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2. 技术共享难,管理方式落后。由于特色农产品的种植、生产等受到地域限制和技术保护等原因,造成技术共享难、数据收集难。要形成产业化的经营方式更是困难重重,不利于区域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大多数特色农产品经营者都是一些中小企业或者农户,这些企业和农户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多数企业和农户只关心农产品的种植与销售,企业无法做大做强。
3. 品牌发展乏力,跟不上市场需求。农产品品牌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品牌的价值上,在全国都不占优势;区域内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区域外的知名度并不高,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创新品牌和品牌保护。就茶叶品牌的发展状况分析,湖北省的茶叶品牌,例如赤壁青砖茶、赤壁米砖茶、武当道茶,在资源力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但品牌的建设、发展、传播却相对落后,只有恩施玉露勉强进入榜单,区域内其他特色农产品也都存在类似情况。
4. 管理人才匮乏,信息化教育不足。截至目前,湖北省尚未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高水平专业化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已有的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稳定性较差,科学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湖北省100个行政区规划中,没有建立专门的农业信息管理机构,全省专门从事农业信息管理服务的工作人员不足200人,且大多数人都是兼职[7]。农业信息化建设主体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农民接受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意愿不强烈。
5. 政策落实不到位,缺少信息化建设标准。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注重“政绩工程”,距离市区较近的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一些距离城镇较远的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很多都存在建成之后无人管理的情况。政府对农业信息化数据的采集需要通过不同部门,这些部门相互之间缺乏合作沟通。湖北省也没有对农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系统开发、信息采集、系统管理等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既不利于行业内的企业及组织发展,也不利于政府管理。
二、湖北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策略
(一)完善信息网络,提高利用率
要致富先修路,信息化发展的路就是网络,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关键。2015年12月,在乌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我国提出正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预计到2020年,中国宽带网络将基本覆盖所有农村,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让更多人用上互联网。“宽带中国”战略恰到好处地促进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目标提出,到2020年,12316综合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农业行政管理服务网络化、农业市场主体信息服务实现全覆盖,初步建成一批“信息化、城镇化”的新农村示范村,培育一大批“职业化、信息化”的新农民,打造一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智慧新农业示范样板,努力将湖北地区打造为中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高点[8]。为此,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摆脱“有人建设,没人管理”的困境。整合一系列的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项目,避免重复、无用的建设,避免资源浪费。规范行业准则,不让老百姓使用难。
(二)重视技术保护,丰富管理模式
重视对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技术的权益保护,让技术拥有者放心地向农业信息化过渡;扶持中小型特色农产品企业,对那些缺乏竞争力、效益差的企业,可以进行收购、重组,并入龙头企业。推动本省各高校与特色农产品企业的合作,给予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特色农产品创业,或者加入特色农产品企业,充分发挥湖北科教资源的优势,破解管理难题。
(三)重视品牌战略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湖北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需要依靠本地的优势资源,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产品。首先,需要充分发挥特定的自然资源优势,体现出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别,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寻找更多的闪光点;其次,融入本地的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与产品的融合,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品牌效应;最后,扶持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发挥好优势企业的示范效应,带动整个湖北省特色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湖北特色农产品只有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才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四)加强信息化教育,积极培养信息人才
大力加强农业管理者、从业者的教育,促进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的信息化队伍,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打下基础。发展特色农产品同样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在加强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思想教育引导,让农业经营者、生产者懂得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管理方式、生产理念。
(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服务体系
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支持特色农产品的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制定统一的农业信息系统开发、维护标准,让农业行业内的沟通处于同一个平面。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各个部门及组织之间的协同合作,增加互信、沟通,杜绝“踢皮球”现象。“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培育互联网农业,建立健全智能化、网络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管理服务能力;《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也对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作出总体部署。为贯彻落实上述纲要和规划,湖北也出台了系列规划与实施方案,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确保“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取得明显进展,有力引领和驱动农业现代化[9]。
积极推进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物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生产过程的全面深度融合和应用,构建信息技术装备配置标准化体系,提升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使信息化成为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导力量。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