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疫情经济影响需要关注的维度和政策建议

来源: 湖北慈善公益网 2020-02-23

  2020年开年,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了全国各方力量。面对疫情,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在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围绕做好“六稳”工作,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

  根据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各部委和地方纷纷出台各项政策稳定经济。从信贷投放、金融市场、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缴纳、对外贸易、支持中小企业等领域全面发力,保障完成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任务。为进一步用好用足政策空间,要更加集中关注疫情对经济影响的几个重要传导机制,直面可能的问题,精准发力。

  决定一国经济总量的核心因素是市场循环的连续性和速度。国民经济不是一个静态概念,而是动态的收入流。人们的每一次购买都将我们的一部分收入转手给他人,而我们的收入也来自于他人的购买行为。正是由于货币的持续传递,才使得经济充满了活力。经济循环的速度越快,产生的收入流也就越大。疫情影响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传导机制一方面是由于各种经济活动中断,打破经济循环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是降低经济循环速度。

  面对疫情,经济循环中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重视。

  第一,消费循环的重要性和春节消费的独特性,要求必须高度重视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新冠肺炎导致餐饮、购物、文旅、影视等领域的消费大幅度下降,会使得相关循环中断,企业收入降低。目前,消费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循环的主要模式。2003年至2019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从35.4%提升到了57.8%。在消费循环模式成为主导之后,疫情消费影响所产生的总体经济影响就将大于SARS时期。SARS时期我国主导模式是出口-投资循环。2003年二季度,我国出口月增速维持在30%。出口企业获得收入,带动第二产业的投资累计同比维持在50%的高速。投资扩大产能后进一步推动出口,形成良性循环。由于没有影响经济的主要循环模式,这就使得SARS对经济影响不大。而当前国内消费已经成为主要的循环模式,需要特别重视此次疫情对消费的影响。

  全年看,疫情对消费产生多大影响,取决于二三四季度消费对春节消费的替代能力。由于春节消费具有很大的合家欢和朋友团聚等特性,这是比较难以替代的。这与SARS时期主要影响第二季度的日常消费不同,人们在推迟耐用消费品购买后在三四季度进行弥补,导致对消费影响不大。春节消费是比较难以弥补的。这里面尤其是电影和白酒产业受到影响较大。今年春节档和情人节档票房紧密相连,有很多电影内容就是针对这个档期特设的,在撤档后,很难再次获得高票房。春节期间更是白酒全年消费的一个高峰。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要求着力稳定居民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具有重大意义,是今年经济工作重要着力点。

  第二,在国内消费循环中,尤其需要关注疫情对汽车产销的较大压力。汽车已经成为国内消费循环的核心支柱,汽车销售占到社会零售品总额的10%。2019年消费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在于汽车消费累计同比下滑8.2%,导致包含汽车消费的社会零售品总额全年增速下降至8%,而不包含汽车消费的社会零售品总额增速全年为9%。湖北省以武汉市为代表,近年来已经形成在我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汽车生产基地。东风、本田、日产、标致雪铁龙等整车厂商和博世、法雷奥、伟巴斯特等零配件厂商都在武汉建有生产基地。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今年汽车产销构成了较大压力。

  第三,疫情放大企业、居民高杠杆和房地产高周转模式的资金流风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债务-投资成了一段时期主要经济循环模式,企业积累了很高的杠杆率。到2019年,企业杠杆率171.4%,虽然比2016年高峰有所缓和,但是依然处于高位。高债务导致企业现金流压力加大,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后违约债券超过170支。疫情导致企业一季度收入降低,对高杠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进一步加大,可能会导致企业生产中断。尤其需要关注的高杠杆企业,是房地产。在房地产调控的大背景下,房企大多采用了高周转模式,从规模扩张走向提高现金流效率。此次疫情导致了房地产工期意外延长、销售渠道不畅,极大降低了房地产企业的周转速度。这对于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企业高杠杆率外,2019年我国居民杠杆率增速超过12%,维持了2016年以来的高增速,这在疫情期间,也对居民的现金流提出了很高的挑战。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首页
  • 电话
  • QQ
  • 信息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