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脱贫村后续发展和返贫防控文章

作者: 陈松松 【 转载 】 2020-01-21

  如何做好脱贫村后续发展和返贫防控,不仅关乎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效巩固,而且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水准。2019年,既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对此,必须在聚焦农村党建工作、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稳定扶贫政策保障、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等四个方面着手,为脱贫村后续发展与返贫防控积极助力。


  一、重视抓好党建工作,建强脱贫村返贫防控的组织保障


  做好脱贫村返贫防控工作,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如何有效强化党建工作,这成为脱贫村返贫防控能否构筑有效堤坝的重点所在。

  一是主动践行政治责任。农村党组织组织力强不强,首先看政治功能发挥的好不好。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到基层,抓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着力解决脱贫村党员、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担当作为、作风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此外,村级组织还要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形成“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基本党务活动规范,确保党员及党员干部接受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

  二是做实农村“头雁工程”。在选任条件上,要按照政治素质好、道德情操高、协调能力强、业务工作精、联系下属紧、奉献精神大、廉洁形象优的七项标准严格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在选任方式上,根据脱贫村实际,有效实行上级党组织选派和本村党组织选举相结合方式进行。此外,还要解决现有农村党员及党员干部队伍结构老化问题,注意发现优秀党员作为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培养,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

  三是注重无职党员作用发挥。坚持人岗相适、注重与村组干部的职责相区别、优化考评激励的原则,充分考虑无职党员年龄、经济条件、身体素质、责任担当等因素,为其合理设置岗位,确保人尽其才;保障无职党员村级事务参政议政权,建立村务重大决策征求党员意见建议制度、建立镇村事务定期通报制度、建立党员村务监督制度。


  二、推动产业发展高质量,夯实脱贫村返贫防控的经济基础


  产业发展是脱贫村返贫防控的基础。只有产业有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才能有保障,农民才能实现稳定致富。

  一是实施“一村一品”计划。抓住各地政府重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的契机,重点聚焦绿色有机农产品、绿色家居等农业产业,在其中找到自身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效定位,善于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文章,利用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统一设计包装、统一宣传推介,在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彰显“村级作为”。

  二是打造“幸福产业”。针对现代人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将大健康的概念做实做好,重视开发脱贫村的文旅、健养等新业态,在特色化、精品化、原生化、适度化、经济化、体验化等方面下功夫,注重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积极试行网络营销和包装推介,设计好村级幸福产业和产品品牌标识,将脱贫村打造成一批紧跟时代潮流、保留原生态味道、符合现代人生活理念的“健康居住点”,实现增彩又增收。

  三是做活小农户经营。创新理念方式,重点打好生态农业牌、体验农业牌、定制农业牌,推动小农户生产适应绿色发展的要求,围绕生态、健康、无公害做文章,让小农户生产不仅仅成为农民保底生活、安身立命的保障线,更要让小农户生产、小农户技艺、小农户产品成为一种文化和生活符号的代言,成为“儿时美好的回忆”,成为脱贫增收的“弹力线”。


  三、实现脱贫政策的持续稳定,筑牢脱贫村返贫防控的工作底线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稳固好当前脱贫成效,就必须在政策保障方面继续稳定,同时要继续释放政策红利,让政策更精准、更高效、更灵活。

  一是建好兜底“保障线”。一方面,确保贫困村脱贫出列后,各级党委、政府抓脱贫攻坚的责任不变,脱贫村和贫困户原来享受的危房改造、教育、医疗等各类帮扶政策不变;扶贫单位和包联村的帮扶关系不变,脱贫工作专项巡察的监管不变。另一方面,要重视保险在精准扶贫中的“稳定器”作用。完善特色种养业保险,减轻因天灾带来的损失;办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降低脱贫农民因意外伤害造成的快速返贫;重视办理小额信贷保险,让农民发展产业、创业能够有资源有力量。

  二是预警机制“发信号”。也就是通过建立健全返贫预警机制,确保掌握工作主动权。在注重干部对脱贫村脱贫户跟踪回访、不定期走访基础上,及时掌握脱贫户返贫情况,还要探索依靠社会力量对已脱贫群众的生活、生产经营活动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以便随时发现问题,及早采取介入措施。此外,还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未来可能产生返贫的问题进行预判,提前制定相关应对举措,从而有效从容应对返贫问题。

  三是政策再发力“聚重点”。要更好稳固脱贫攻坚效果,就要在政策提档升级、释放更大红利上持续发力。下一步:要注重政策精准设计,将政策的支持功能向长远化、高效化转变,多为脱贫村推介好项目、多为脱贫村向上争取好项目;注重村级整体规划设计,将其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邀请外部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确保主体功能定位准确,土地资源利用高效,彰显村级特色亮点。


  四、确保农民培训的科学高效,提供脱贫村返贫防控的内在动能


  发挥农民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地位,就必须注重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提升农民的能力素质,让其更好适应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

  一是办好新时代“农民夜校”。可以探索与职业技校合作的模式,综合利用农技、人社、商务等部门力量,考虑农民时间,办好新时代有特色的夜校。在培训时间上,以短训班次为主,利用晚上、农闲、年节等时间节点;在培训内容上,要注重农业特色种养殖、劳动法规政策、电子商务等知识传授;在培训方式上,要将讲授式与现场指导式、体验式、参观式、典型分享式等结合;在培训考评上,为农业技能提高、思想认识较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的农民颁发结业证书。此外,还要从政策层面探索,农民职称评审、职业技能认定等工作,增强农民创业竞争力。

  二是打造一批“农民实践教学基地”。统筹全域资源,遴选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农村工作典型,细分类别,诸如产业发展类、社会治理类、文化建设类、生态环保类,组织脱贫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参观学习、驻点学习,让落后村能够对标先进,找到差距和不足。

  三是试行农村新型“师带徒”模式。现在农村有不少能人,可以探索新型师带徒模式,由发展致富有能力的党员干部、党员、农民、返乡创业大学生、专业技术人员、农业项目投资人和管理者,包联若干后进农户,实行专业化针对化指导,让其学习好发展致富的经验、技术,不断开阔视野,形成一强多带、以点示范,有效联动的格局。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首页
  • 电话
  • QQ
  • 信息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