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亿万农民的热切期盼
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发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体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特别是农业农村发展滞后问题的必然要求。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农业农村发展滞后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突出的表现。从收入和消费看,尽管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但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仍分别是农村居民的2.71倍和2.23倍,城乡居民家用汽车、空调、计算机等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差距仍然很大。从基础设施看,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2016年全国农村还有46.2%的家庭使用普通旱厕,甚至还有2%的家庭没有厕所;26.1%的村生活垃圾、82.6%的村生活污水未得到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38.1%的村村内主要道路没有路灯。从基本公共服务看,2016年67.7%的村没有幼儿园、托儿所,18.1%的村没有卫生室,45.1%的村没有执业医师。从社会保障看,目前农村低保、新农合、新农保的保障标准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的保障水平。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2016年全国以城镇职工为主体的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2362元,而以农民为主体的城乡居民月人均基础养老金仅105元,前者为后者的22倍多。这仅仅是数量上的差距,如果看质量,城乡差距更大。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立足国情农情,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城镇居民来看,对农产品量的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但对农产品质的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满足;不仅要求农村提供充足、安全的农产品,而且要求农村提供清洁的空气、洁净的水源、恬静的田园风光等生态产品,以及农耕文化、农事体验、乡愁寄托等精神产品。从农村居民来看,不仅要求农业生产得到发展,而且要求农村经济全面繁荣;不仅要求在农村有稳定的就业和收入,而且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公共服务、可靠的社会保障、丰富的文化活动,过上现代化的、有尊严的生活;不仅要求物质生活上的富足,而且要求生活在好山、好水、好风光之中;不仅要求在经济上保障其物质利益,而且要求在政治上尊重其民主权利。为此,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是注重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一要尊重农民对“振兴什么”的需求选择。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办的事情很多,应该分清轻重缓急。农民对当地存在的突出问题感知最直接,对当前应该优先干什么最有发言权。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确定重大振兴工程时,要让农民充分参与进来,听取农民的意见,找准农民的需求。只有乡村振兴要干的事正是农民迫切需要的,农民才有响应的积极性、主动性。二要激发农民对“怎么振兴”的首创精神。40年农村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先在局部取得突破,再向面上推开。在乡村振兴中,同样要充分激发农民的创造性,鼓励农民大胆试、大胆闯。要加强对各地乡村振兴经验的总结,及时把好的做法在全国推开。三要发挥农民在解决“钱从何来”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加大国家财政支持,促进金融资金投入,鼓励工商资本进入。但更重要的是,要用合理的经济回报调动农民增加产业发展投入的积极性,用有效的财政奖补机制和村民自治机制调动农民对直接受益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引导农民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农村面貌。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