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下加快自主创新
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思考。中国将坚定不移坚持对外开放,坚定不移在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下广泛利用国内国外资源,提高自主创新的起点,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一、我国自主创新到了关键阶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自主创新取得突出成就。创新投入方面,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达175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2%,不仅纵向比较取得巨大进步(1997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65%),横向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快速缩小,并超过了部分发达国家的比重。从创新产出的情况看,自2011年始,我国专利申请量就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专利大国,之后便持续保持了这一地位且与美国的差距不断拉大。2017年我国专利申请量达到369.8万件,授权量达到183.6万件。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情况看,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然而,整体而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落后于发达国家,很多领域尚未取得核心技术突破,依然没有摆脱技术追赶者的角色。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技术创新起步较晚。主要的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方面已经有了长期积累,并在现实中利用专利保护等措施构建“专利池”,从而对发展中国家的赶超形成强力阻碍。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技术赶超,绝非短时间内就能够达到。另一方面,我国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粗放化现象,主要体现为企业创新重数量不重质量、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投资等,造成创新资源使用不够合理,影响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这对我国的自主创新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一是从急迫性来说,当前阶段对我国技术创新的需求具有极强的时间要求。经济发展转型对企业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各项要素使用成本逐步提高并持续推高生产成本,使得企业赖以生存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日益削弱,这一点对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影响格外突出,留给企业缓冲的时间并不宽裕。而要维持企业竞争力,就急切要求企业尽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竞争力转型。能否转型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活力,进而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个阶段目标产生重要影响。二是从技术赶超的时间段来说,这一阶段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也是技术创新领域出现各种挑战和问题的阶段,我们要妥善处理好这些挑战和问题,以真正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为导向,实现技术赶超的宏观战略。
二、现阶段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应注重利用国外资源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该积极利用外部资源,才能加速创新速度,并通过源源不断的信息、技术交流,促进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尽管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的阴影在不断加重,但除了美国,我们还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因此,我们仍有条件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下进行技术创新。
国内外的经验均表明,在开放格局下,积极利用国外相关资源特别是技术资源,对于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非常重要。日本和韩国在二战后,积极引进国外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激发自主创新,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核心技术突破,完成了由技术追随者向技术领先者和并行者的转变。作为技术追随者,积极利用国外技术资源,发挥后发优势,在国外已有研发成果及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推动本国研发实现跳跃性进步。即便是美国,其能够在二战之后长期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也离不开全球高端智力资源源源不断向其国内的输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产业领域取得突破的主要技术,很大程度上都与充分利用国外资源有关,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高铁。我国高铁技术的发展基础,就是在引进德国西门子等公司的技术基础上,组织全国相关科研资源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最终奠定了目前高铁技术全球领先的地位。如果我们完全从头进行研发,恐怕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现在的发展程度。
在当前阶段,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应注重对外开放。一是全球技术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全球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状态下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所有资源,也无法在所有技术创新领域获得绝对领先优势,各个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都在积极寻求、广泛利用各种资源,技术创新领域相关资源是争夺最激烈的目标。二是作为一个工业大国,我国经济发展必须保留整个工业体系。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技术创新所包含的领域极为广泛,既要在新兴技术领域力争走在前列以便占领产业制高点,又要积极加强传统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以便谋求突破,另外还要积极加强传统产业制造工艺、工业设计等非核心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设计领域的广泛性决定了我们的技术创新需要利用多方面的资源。三是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的逐步成熟,全球资源的使用将进一步克服地理分割、多主体合作沟通信息成本高等一系列困难,使全球资源整合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更有可能在不同的研发项目中充分利用最优创新资源,大幅提升技术创新的效率。
当然,在技术创新进程中,一定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一方面,要坚持在最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下运用国外相关资源。利用国外资源的方式很多,并非利用国外资源的程度越深,对自主创新就越有利。另一方面,在强调运用国外相关资源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强对本国技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作为一个经济和人口大国,我们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必须以国内资源为主,国外资源为辅,国外的资源应作为“重要的补充”因素,要防止对外部资源形成过度依赖。
三、全面开放新格局下自主创新要破除对“比较优势”理论的盲从
一直以来,“比较优势”理论对解释国际产业贸易分工具有重要影响。依照该理论,不同国家应该集中生产那些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如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就应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发达国家则相应从事高技术产业或者传统产业的高端环节。“比较优势”理论对于指导经济落后国家实现经济起步发挥过作用,但是如果固守“比较优势”理论,则世界产业分工体系将进入“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恶性循环之中,此理论既不能解释少数发展中国家跨越进入发达国家的现象,也不能给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我国企业应该专注于产品生产,而由发达国家企业专门从事研发,我们可以通过频繁引进生产设备和技术的方式来代替自主创新。这一基于“比较优势”理论而推导出的结论毫无疑问是错误的,现实中却有不少企业在默守这一模式。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情况为例,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化吸收经费仅占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的22.3%,这与日韩花数倍于引进费用的资金来从事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有的企业创新意愿不足。这种状况造成的一个后果便是一些企业对引进技术越来越依赖,如果大量企业都如此,势必对我国经济转型发展造成显著不利影响。必须明确,加快自主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不能因为在这方面我国尚处于弱势,便拒绝技术创新。
四、全面开放新格局下我国自主创新战略选择
技术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需要制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来引领。我们要针对多方面因素,制定全方位系统化立体化策略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全方位发展。
一是要将新兴产业引领创新作为技术赶超的突破口。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要实现技术创新反超,将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是效率较高的选择。目前,我国在部分新兴产业技术方面的劣势已不突出,在另外部分新兴产业,我国已形成产业规模优势。今后的发展重点就是依托这些优势,从技术和产业两方面着手,争取产业规模扩张与技术进步同时进行。要注重发挥我们国家经济规模大、人才数量多的优势,多个新兴产业同时布局,力求在若干个产业内首先取得领先,率先将若干产业培养成具有现实带动力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依据不同产业发展形势,适度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优先扶持那些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发展潜力逐步彰显的产业。对那些在技术方面明显落后的产业,要加快技术追赶,防止技术差距不断拉大,尽量在产业进入成熟阶段前,实现技术上的赶超。
二是以技术密集型产业带动技术进步,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对于非新兴产业,需要逐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一点点谋求突破。具体来说,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如装备制造业中的部分高精尖行业,要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利用国内外智力资源的合作创新以及原始创新等方式,按照先外围技术后核心技术、先商业化技术后基础研发的次序,加快研发资金和人员投入,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并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形成自身的技术研发体系。
三是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要紧跟其他产业技术创新步伐,提升自身竞争力。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应该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积极利用这些技术改进自身设计、生产、营销等诸多环节,不断提高产品差异度和生产的效率,要在努力提高产品利润率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道路系列重要论述研究”[14ZDA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