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重点

作者: 任保平 【 转载 】 来源: 《红旗文稿》 2019-05-0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认识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和要求,有助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


  一、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


  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经济要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1.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物资短缺,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数量追赶弥补短缺。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数量追赶,不少领域出现了产能过剩。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生产过剩且产品质量不高,增强发展的质量优势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发展方式上要实现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

  2.实现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由要素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转向以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从而促进我国产业向国际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同时,产品结构上要实现由目前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产品体系,转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体系为主。

  3.打造环境友好型经济。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更多地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这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把资源利用和环境代价考虑进去,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效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走绿色发展道路。


  二、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


  提高商品与服务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技术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可持续性是高质量发展的最高层次,实现人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终极关怀。据此,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包括以下方面:

  1.提高效率。一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在要素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要素配置结构,使要素和资源配置到生产效率较高的领域和环节,以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二是提高生产创新效率。也就是通过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的方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使生产体系产出效率更高、生产模式更新、成本控制更好。三是提高市场组织效率。搭建良好的交易平台,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优化制度体系和管理体制,使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更强、交易空间更大、竞争效率更高,从而促进市场组织效率的提升和收益增加。

  2.优化经济结构。要从总量扩张转向结构优化,使我国新时代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区域结构等不断优化。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坚持优化存量和扩大增量并重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壮大现代服务业并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行,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二是优化区域结构。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建设思路,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对于优化开发区,要强化对经济结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考核。限制开发区,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核心,强化生态功能的保护和对提供生态产品能力的考核。重点开发区域,要实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优先的绩效考核。传统农区,要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发展基础好的城市区域,要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增强辐射带动力和区域竞争力。三是优化城乡结构。遵循城市发展规律,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在此基础上,走城乡一体化道路,把城市和乡村融合起来,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3.培育新动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新动能的培育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由依靠要素驱动转向依靠创新驱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加快推进,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唯有创新才能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变革。二是从旧制造模式转到新制造上来。新制造是以智能化、大数据、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所促成的智能化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与服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培育需要在新的技术应用、新的制造模式、新的商务服务上实现新的发展。三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消费拉动为主转变。拥有消费大市场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潜力,因此要注重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为主转变,以消费驱动投资转型,以消费来调整经济结构,使消费结构升级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四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型消费需求正在快速增长,服务型消费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三、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


  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思路,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包括以下方面:

  1.提高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供给体系的质量。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指某一种产品或服务标准符合国际先进水平,而是整个供给体系都要有高质量。

  一是提升劳动力供给的质量。人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的核心力量。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时,我们应以提升劳动力的供给质量为出发点,推动经济发展中劳动生产率的稳步上升。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 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中国高质量发展最大的资源和优势,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对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要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二是注重供给主体质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运行主体,提高供给主体的质量主要就是要提高企业的发展质量,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要培育一批规模优势明显、产业链整合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品牌知名度、资源整合能力达到世界级的龙头企业。要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努力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从而在关键制造领域和行业中保持全球领先的综合实力与行业影响力。特别是要推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强化人才与服务两大保障、深化产学研三方协同创新,提高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同时要鼓励引导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基础与原创能力,努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三是注重产品供给质量的提升。标准化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在提高产品供给质量过程中,需要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标准化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产品设计、制造、配送、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标准,而且要加强行业监督,为产品质量的提高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认证认可机制,提升我国产品质量标准。

  四是加快数字技术的供给。数字技术包括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其中大数据为数字资源,云计算为数字平台,物联网为数字传输,区块链为数字信任,人工智能为数字智能,这些新技术相互融合。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让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

  2.注重与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建设。一是宏观调控的目标需要转变。要从总量调控转向结构调控,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宏观调控应与结构升级相匹配,从引导总量增长转向引导结构转型升级为主。还要从速度调控转向效率调控,调控的重点要集中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领域,要重视生产过程创新作用的发挥,重视要素创新作用的发挥,从而提高经济发展中的全要素生长率。

  二是发挥质量型政策的作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是数量型政策,数量型政策主要是通过调控税收、公共支出和货币的供应量等手段来刺激经济的数量增长。人力资本政策、创新政策、结构升级政策是质量型的经济政策,质量型政策更侧重于通过创造内生动力来促进经济发展的质量。要实现从数量激励转向质量激励,从增长激励转向质量激励的转变。

  三是以质量为导向实施宏观调控。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调控不能再依赖数量指标,而要更多依靠质量效益性指标,重点调控就业、收入、企业利润的合理增长,物价的稳定,风险规避等方面。

  四是注重促进创新。高质量的宏观调控要解决企业在创新研发上的困难,通过科学的政策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政策支持、激励、补偿。

  3.构建高质量的产业体系,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高质量产业体系指工业化程度比较健康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充分的产业,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本、制度创新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依照这一标准我国高质量的产业化道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从经济智能化、产业绿色化、发展高端化出发,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升级进步和现代服务业的系统优化,最终实现产业体系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集约型增长转化。同时加快制造业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实现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在先进制造,特别是在于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要加快数字产业的发展,数字经济对产业发展的带动和渗透作用是战略性的,一方面可发展大量成长性好的数字产业,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对各行各业的渗透应用,对整个经济能起到极其强大的提升作用。

  4.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信息链中的地位,以高质量的开放推动高质量的发展。要依靠技术、质量、标准、管理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尤其是依靠创新驱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一是拓展对外开放产业领域。目前全球制造业大规模转移的热潮在降温,服务业的全球转移和全球配置正在兴起。服务业的开放和承接全球服务业务转移,应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新的重点。

  二是充分利用自贸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发展平台,持续提升开放平台的支撑能力。自贸试验区是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打造新型开放性区域的载体,能够成为拉动区域开放发展的增长极。

  三是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高地。高度重视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向,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首页
  • 电话
  • QQ
  • 信息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