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社会工作发展现状及路径思考

来源: 湖北慈善公益网 2018-10-13

  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的专业,其焦点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互动,目的在协助个人、家庭、团体、社区能适应所在的社会环境脉络,增强或恢复其社会功能的能量,及创造有利于达成目标的社会条件的一种专业活动,以预防或舒缓社会问题。王思斌对社会工作的定义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的活动。”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服务和社会公义,有别于一般的行善活动。 

  专业社会工作20世纪50年代以前就已传入中国,1952年的院系调整被取消。1987年民政部和北京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决定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标志着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内地开始恢复。 

  2004年6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了《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者(试行)》,该标准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象征,标志着中国社会工作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从教育领域逐步发展到实务领域,并在国家层面和全国范围开始推广。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国人部发[2006]71号),并于2008年6月进行了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明确了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市社会工作就省内横向比较,起步较早,先后在政策保障、机构孵化、购买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当前逐步加快转型、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大环境下,社会工作发展水平离社会需要还远远不够,社会治理水平明显偏低。现就我市社会工作发展现状及路径思考作简要分析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社工人才队伍。根据今年2月民政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2017年度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法规政策规划落实情况的通报》,截至2017年,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共计326574人,其中社会工作师8.3万人,助理社会工作师24.3万人,成立了7511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750家社会工作行业协会。截止2017年,我市持证社会工作者共计383人,其中社会工作师62人,助理社会工作师321人,有9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无社会工作行业协会。 

  为加强社工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市委人才办每年都将社工人才培训纳入全市人才培训项目范围,并给予资金支持。除了每年组织开展社工考前培训和实务能力提升培训外,我们还组织了社工机构和市委“8+2”社工人才到深圳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的社工发展理念。 

  2016年组织开展了荆州市首届“三社联动”公益创投大赛,面向全市征集公益服务项目87个,并对获奖项目按照一等奖5万元、二等奖4万元、三等奖3万元、优胜奖2万元的标准予以扶持,今年第二次举办“三社联动”公益创投大赛。同时积极争取并实施全省“爱满荆楚”社工服务示范项目,近三年争取省厅项目8个,项目资金100万元。 

  (二)政策保障情况。我市于2011年在全省率先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我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指明方向。 

  2013年,联合市财政局出台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施办法》,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原则、实施主体、购买形式、范围和程序条件等进行明确规定。民政部参阅文件将《实施办法》向全国民政系统进行了转发。 

  2014年,联合市人社局印发了《荆州市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职位设置及薪酬待遇方案》,对岗位设置的原则,等级、名称及设置范围,结构比例,社工聘用及晋升条件,薪酬待遇等五大方面作了系统要求,并公布了公益性社会组织社工薪酬指导价位表,明确了社工工资和岗位标准,进一步保障了社工人才的就业和待遇。 

  2014年,市委组织部等10部局将社工工作人才纳入市委“8+2”人才库,共有20名专业社工入选,入选的人才每人每年可获1万元项目奖励扶持资金。 

  2017年市人才办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市委招硕引博工程,给予了3名指标,并将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了《2017年度荆州市重点人才项目》,给予扶持资金10万元。通过将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建设工作整体框架中,使社工人才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    

  2018年7月,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基层民政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对获得初级、中级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在岗社区工作人员,财政部门要落实每月不低于100元、200元的职业补贴”,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落实。 

  (三)参与社会治理。在2015年“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中,我市社工机构快速快速响应,积极参与灾后安置工作,为遇难者家属和救援人员开展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2016年,湖北省遭遇重大暴雨恶劣天气,我市迅速组织荆州市四叶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5名专业社工,奔赴荆门市沙洋县受灾群众安置点,他们用专业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组织开展互帮互助,帮助受灾群众尽快走出灾害阴影,获省民政厅表彰为全省灾害社会工作服务表现突出机构。 

  为运用社工专业方法助力精准扶贫,我们还组织开展了社工介入扶贫济困专题调研活动。先后3次组织专业社工和市直社工机构人员30人次,深入荆州区马山镇枣林村、沙市区岑河镇白渎村、江陵县资市镇玉古村和公安县夹竹园镇三忠桥村,实地走访调查农户105户,形成了《荆州市开展扶贫调研分析报告》和《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运用》2篇调研报告,并在《中国社会报》专版刊登。 

  近年来,我市社会工作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开展了“守护天使”服刑人员子女社会关爱项目,为服刑人员未成年人子女提供跟踪随访、经济援助、危机干预等针对性个性化服务,促进“墙”内外的沟通,为监狱社会帮教工作提供了一种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工作模式,构建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网络;在省妇联的指导下,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彩虹行动”,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加强人格培养,强化亲子联系,联合社会力量做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深度结合我市的“老人儿童快乐之家”创新项目,切实发挥“老人儿童快乐之家”的平台作用,整合社工、心理等专业社会组织资源,探索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开展的新思路,创新乡村治理能力,激发社会组织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新动力,推动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深化专业服务体系研究。 


  二、现状分析 


  (一)社工人才队伍数量偏少,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全国持证人员占全国人口比例为0.02%(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9008万人),荆州市持证人员占常住人口比例为0.007%,低于全国水平,离《十三五规划》要求的1‰目标相距甚远。同时,相当大一部分社工来自基层民政单位、社区,仅仅通过“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备考参考,虽然取得了社工资格,但是并未从事社工岗位,不仅理论知识不扎实,实务经验更是严重不足。 

  (二)社工服务机构能力不足,造血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全市9家社工服务机构发展严重不平衡,少部分机构已管理运营十分成熟,项目运作经验充足,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但相当一部分机构几乎处于“停摆”的状态,不仅无专职人员,更无任何服务项目。究其原因,一是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在机构运营、人才培养等方面能力不强;二是服务能力跟不上,无力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三是机构缺乏造血能力,严重依赖政府扶持,无法长期生存发展。 

  (三)社工保障措施落实不够,财政投入有待提高。目前我市已从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岗位设置及薪酬待遇等多个方面制定了保障性政策。但是因为县市区对社工重视程度不够、人社和财政等部门支持力度不足等原因,政策落实明显不够。特别是社工岗位设置,目前设置了社工岗位的单位极少,绝大多数基层服务机构因为专业技术岗位职数不足、人社部门支持不够等原因未设置社工岗位。不仅不利于发挥社工专业能力,也严重影响有意愿报考社工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因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在薪酬待遇、购买社工服务项目等方面,地方财政投入不足,社工服务机构“无用武之地”,社工的待遇普遍不高,机构人员流失率高。 


  三、路径思考 


  (一)加强部门协作,强化政策落实。积极争取人社、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加强部门协作,对已出台的文件进行系统的梳理、修订和完善。对已不合时宜的文件进行重新修订,对政策盲点进行了补充完善。重点抓好政策落实,将社区社工职业津贴等相关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各地绩考范围,切实加强社工岗位开发,保障社工薪酬待遇。 

  (二)加大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渠道。积极展示社会工作在参与社会治理中的服务成效,争取社会认同和党委政府重视,积极拓宽资金渠道,从本级财政预算、中省专项补助资金等方面,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结合中央和本地中心重点工作,开发各类社工服务项目,加大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力度,切实发挥社工在精准扶贫、灾害救助、服务弱势群体等方面的专业优势。 

  (三)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造血能力。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不同于西方“自然生成”的路径,在现实环境下,更多的是依靠政府的行政推手。然而过于依赖政府扶持,形成了社工服务机构“饥一餐、饱一顿”的畸形现状,难以长期稳定发展。社工服务机构应主动对接社会资源,在积极争取政府、基金会等服务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加强与企业、社区、高校等单位合作,以社工专业的理念、手法去提升其服务水平,为之带来经济效益。推行“社工+志愿者+社会资源”的跨专业、跨领域合作模式,增强品牌意识,提高应对能力,逐步实现自我“造血”。 

  (四)提升专业水平,改进服务成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邀请行业专家来荆,组织社工专题培训,特别是事务能力培训;另一方面组织本地社工机构和专业社工到社工发展成熟地区学习取经,不断强化理论实务学习,切实提升专业能力。同时严格项目运作,强化目标管理,避免服务流于形式,增强社工服务的社会公信力。 

  (五)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有力环境。结合“国际社工日”等时间节点,精心策划各类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充分运用媒体增强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培训、展览会、报告会等活动增强宣传深度,展示社会工作者专业形象与服务成效,提高社会工作认知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与职业荣誉感,推动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社会工作的良好氛围,为社会工作发展营造更为有利的社会环境。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首页
  • 电话
  • QQ
  • 信息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