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营商环境成为湖北的金字招牌
我省召开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大会,打响了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的“发令枪”。今日本报推出“沈正言”文章,全面解读大会精神,号召全省全面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省份之一,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发展环境最重要的内容,是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4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确定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要求湖北各级党委和政府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按下“重启键”,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按下“快进键”之时,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我省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大会,以“主动作为、奋发有为”的政治担当,以全面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的目标追求,打响了我省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的“发令枪”。
实现疫后重振、推进高质量发展,突破口就在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举全省之力打一场营商环境建设攻坚战、持久战,把营商环境打造成为湖北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金字招牌,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省份之一,必将为打好打赢疫后重振的民生保卫战、经济发展战注入更强动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涵养不竭的水源,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商贾毕集,帆樯满江”,历史上的湖北,有着悠久深厚的重商亲商、兴商聚商传统。明清时期开始,武汉就有“货到汉口活”的美誉。大码头打开了商贸流通大市场,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开放包容的心态胸怀,塑造了近代大武汉“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的繁盛景象。
深入到发展的现实,我们则必须正视,营商环境是湖北发展中必须补上的突出短板。
近年来,我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推出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创新举措,营商环境总体持续改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针对复工复产、中小微企业发展困难等问题,以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相继出台“财税支持17条”“支持中小微企业18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0条”等政策措施。但跟先进地区相比,与企业的期盼相比,与国际国内一流的标准相比,湖北在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等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素红利”逐渐让位于“创新红利”,“政策红利”逐渐让位于“制度红利”。地区间的发展竞争,已经由简单拼政策优惠、拼资源储备、拼成本低廉的阶段进入到拼服务、拼信用、拼环境的阶段。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正在成为最持久的发展优势,成为地区发展竞争中最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审视当前,国际疫情严峻复杂,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风险、困难和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尤其需要通过营商环境的优化,提供可持续、可信赖的确定性,有效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冲击,更好服务“六稳”“六保”大局,稳住经济基本盘。
着眼长远,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优化营商环境是发展的体制性、制度性安排,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兴衰、生产要素的聚散、发展动力的强弱。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决不是一时应急的权宜之计,而是长久深远的利企利民之策。
企业兴则经济兴。疫后重振的关键时期,也是招商、安商、稳商的关键时期,是各级党委政府赢得企业信任、激发市场活力、更好打造服务企业“店小二”形象的窗口期,也是增强地方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机遇期。
优化营商环境,要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确立比较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各类市场主体“用脚投票”的现实告诉我们,营商环境是“比”出来的,不单要纵向比、跟自己比,更要横向比、跟别人比。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为敏锐,人才、资金、项目等要素流动都是“择木而栖”,哪里营商环境更好,人才就往哪走、资金就往哪流、项目就在哪建。只有在比较中做到更好,才能形成营商环境的高地,形成集聚各类要素的强大“引力场”。
优化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动态过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在营商环境的优化上,决不能有“差不多”“慢慢来”的思维,而是要清醒认识差距,不断超越自我,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机意识,不断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再发力、再提速。
优化营商环境,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当前,全国各地都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形成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局面。我省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实力本来就有差距,疫情冲击更是“雪上加霜”,如果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还放不开手、迈不开步,差距只会越拉越大。我们必须始终以“更好”为追求,不自我设限、自我满足,主动自我加压、自我倒逼,“快马加鞭”,下好先手棋,在营商环境的激烈竞争中确立起自身的比较优势。
优化营商环境,要不断深化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优化营商环境目标中的每一个“最”字,无不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优化营商环境从根本上讲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改革越深入、越彻底,就越有利于营商环境的优化。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关键要有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敢于破除利益藩篱,敢于打破坛坛罐罐,啃下“硬骨头”,以钉钉子精神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坚持问题导向,要让问题成为改革的靶向。全面梳理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拿出整改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加快补齐短板、补强弱项。
——坚持需求导向,要从“有什么给什么”转变为“要什么给什么”。市场主体期待什么,营商环境就要着力提供什么。企业有什么困难、群众有什么急盼,要看得见、听得进,读得懂。对企业需求反应迅速,让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精准对接企业,让企业在渡过难关、加快发展中找得到、用得上。
——坚持目标导向,要全面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对标一流,瞄准一流,才能创造一流。主动对标国际一流、世界银行标准和国际惯例,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的好做法好经验,紧密结合湖北实际,对照国家优化营商环境18项评价指标,逐条逐项比照分析,一项一项抓改进,不断提升整体营商环境质量。
——坚持结果导向,要把市场主体“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得实惠”作为“硬指标”。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强化“用户意识”,注重“用户体验”,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以抓铁有痕的力度狠抓政策落地,实实在在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优化营商环境,要大力弘扬“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让不少企业面临发展难题和困境,正是在市场格外需要信心、企业特别需要温暖的时候。“患难见真情”,在艰难时期以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带给市场的正面效应,为各类市场主体注入的发展信心,会远远超过平时。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必须以“有呼必应、无事不扰”为标准,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帮助企业稳预期、强信心、快发展。
“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是优化营商环境的贴切比喻和生动要求。有呼必应,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眼睛亮、反应快、手脚勤,热情、积极、主动服务企业发展、担当作为,这是“有为”;无事不扰,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市场规律,不干涉企业正常经营,不增加企业负担,在法律框架下、市场规则中给予企业更加充分的经营自由,这是“无为”,“无为”也是“有为”,“无为”也是支持。
“有呼必应、无事不扰”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统一体。全面辩证地理解这八个字,本质上就是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既不能“勾肩搭背”,也不能“形同陌路”,对企业既要热情真诚、周到贴心,又要明明白白、干干净净。只有“亲”与“清”都到位,营商环境才能既有温度,又有底线,让各类市场主体更加安心、更有恒心。
营商环境建设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好环境是“干”出来的,真抓实干、一抓到底,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我们就一定能让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湖北的突出特色、金字招牌,成为企业青睐湖北、选择湖北的主要因素,为推动疫后重振、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保障。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