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020年新春期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一个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和损害,还影响了经济发展。针对疫情,党中央果断成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工作,疫情防控形势正在拓展积极向好的态势。
抗击疫情的实践,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质量和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也对及时更新和尽快完善应急预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并将最终战胜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表现为国家应急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的有效发挥,有助于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在依法有序应对疫情过程中,应急预案发挥的作用值得肯定,同时也暴露出部分问题。一是应急预案启动滞后。二是应急预案对医疗设施的重视不够。三是应急预案中缺乏对储备物资具体内容的明确部署。四是应急预案中缺乏对人员的调度安排。五是应急预案中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滞后,与社会信息化平台衔接不够。六是应急预案更新不及时,迭代升级迟缓。针对此次疫情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我们需要对应急预案进行重大更新,切实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要从“报警响应”提前到“预警响应”,以减少突发事件。借助智能监控平台、疫情直报监测系统、智慧应急预案的技术支撑,对疫情进行预报,实现“预警响应”,做到早预报、早防控,把重大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要确保应急预案的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启动的时间、条件和程序是应急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应急效果的关键环节,而及时启动是实现预案目标的基本要求。要在制度设计上确保及时启动,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干预和层层请示,设置科学、客观、明确的指标用于自动预警,再经过核定程序排除系统误报后,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只要县、市、省的传染病例达到了规定数量,就要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直至国家应急预案,杜绝启动滞后情况的重演。
三要把应急设施储备列入应急预案。疫情结束后,应该对防疫设施进行评估,以及更新、改造和扩建,在现有的医院改建或者增建传染病楼,把一些医院病房改造成为应对疫情时可隔离的病房,既可增加应急设施承载能力,而平时又能作为普通病房使用,预案中要包括类似的医疗设施储备。
四要建立动态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以产能保障、厂家适量存储为基础,在县、市级预案中,通过增加库存把物资储备在用户端,做到用储结合。在省级应急预案中,建立基于电商模式的动态物资储备系统,按品种和数量动态质押在电商仓库,实行有进有出、售储结合,实现良性动态平衡。在国家级应急预案中,主要着眼于省级物资储备的统筹,借助电商库房地区分布及物流体系,可以方便及时有效地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调用,保质保量满足要求,避免占用财政资金静态采购,堆积不用,过期报废,造成浪费。
五要建立高度信息化的疫情监测应急联动体系。高质量的应急预案,应该是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全面支撑,关联信息及时更新,平台化指挥精准调度,实现疫情监测及应急响应的智能化联动体系。据此应对复杂多变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控制突发事件的频次、规模、影响及危害,逐步改变应急预案只是静态文稿、预案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相关信息更新滞后的状况,使应急预案保持常新,确保及时启动,随时动态响应,达到预期效果。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