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武汉市武昌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武昌区跨入千亿城区行列后继续埋头苦干、奋力拼搏赶超,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事业取得重要成绩的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红色引擎+五线推进”工作思路,集中精力抓创新、促转型、强功能、提品质、增福祉,全区呈现出经济稳中有进、社会稳定有序、民生稳步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0.1亿元,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7亿元,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244.1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5.9亿元,增长10.7%。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强化高位拼搏,经济发展质效并进
重点产业持续发展。加强“新金融特区”建设,引进省级以上金融机构18家,华中金融城·资本中心启动运营,企业海外上市实现“零”的突破。完善商贸业布局,武商梦时代广场、融创中心商业综合体开工建设,盒马鲜生华中首店落户武昌。推进全域旅游大发展,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全市第一。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新增商务楼宇25.7万平方米,打造总部、亿元等特色楼宇7栋。全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113.2亿元,增长9.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8.9亿元,增长20.3%。
双招双引成效明显。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签约亿元以上投资项目36个,引进3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9个,完成招商引资总额727.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4亿美元。南山集团华中区域总部、中国铁建高铁设计产业园等500强企业项目实现落户,当年签约项目落地率接近50%,往年签约项目落地率超过80%。大力开展招才引智,实施第三批“武昌英才计划”,成立全市首个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建成院士工作站2个、海外人才工作站12个,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4名,新增留汉大学生5.6万人。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狠抓项目服务,组织实施重大项目195个,江城之门等22个项目开工建设,君临国际等15个项目基本完工。强化企业服务,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治理,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重点问题300余个;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辖区企业直接融资规模达135亿元。多举措激发市场活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新增“四上”企业234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市场主体总量居中心城区第一。
二、强化功能再造,主轴建设推进有序
亮点区块加快建设。突出规划引领,武昌古城核心区、得胜桥千年古轴等一批规划设计形成终期成果。滨江核心区项目招商和地块征收同步推进,武九铁路北环线开始拆除,右岸大道、城市阳台、生态文化长廊启动建设。蛇山北坡斗级营片、昙华林瑞典教区片完成房屋征收并启动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中北路沿线土地整理基本完成,方正金融中心、湖北金控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
城市改造深入推进。策划实施“三旧”改造项目77个,风光村改造全面启动,江盛路南及纺器村、四美塘片等项目征收加快实施,红岭三期、农讲所片等一批项目征收进入收尾阶段,全年完成城中村拆迁10.7万平方米,各类房屋征收113.9万平方米。加快土地整理储备,完成武船一分厂、积玉桥C片等土地供应24宗、1083亩。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强力推进城建攻坚,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杨泗港长江大桥等重点工程完成征收,轨道交通7号线、长江公铁隧道投入运营;建成晒湖路等道路18条,新增停车泊位1.7万个。深入开展“四水共治”,新生路泵站二通道启动建设,筷子湖泵站、解放路排水主通道工程完工,丁字桥南路等排水改造和沙湖周边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实施区级城建项目118个,完成投资65亿元。
三、强化标杆示范,环境品质持续提升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坚持全员参与、共创共建,高质量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年度测评迎检工作。坚持标准精细化、清扫机械化、管理智慧化,打造“精致环卫”武昌样板。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推广垃圾分类,鹦鹉洲生态环保转运站完成建设,新改建公厕11座。实施增绿提质行动,打造林荫示范路4条,提升道路绿化9条,新增公共绿地14.5万平方米。中南路获评省级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
环境整治全域开展。以迎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为契机,聚焦“五边五化”,实施“五子”行动,全面推动重点区域、线路和场馆周边环境提升。完成房屋立面整治1011栋,新增屋顶绿化169栋、楼宇亮化99栋,拆除违法建设11.2万平方米、违规广告招牌1万余块,主次干道沿线大型楼顶广告全部拆除,水果湖、黄鹤楼等片区刷新颜值,惠明路、洪山路等整治工程成为全市标杆。
生态治理扎实推进。深入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狠抓水环境和大气质量治理,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年度整改任务全面完成。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紫阳湖、晒湖“大湖+”项目启动实施,巡司河、董家明渠等水体质量持续向好,水源保护区内经营性码头陆续搬迁,辖区长江断面水质考核成绩居全市前列。实施“拥抱蓝天行动”,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1%和4%,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70.4%。
四、强化以人为本,民生福祉保障有力
民生基础不断巩固。编制民生设施专项规划,试点推进社区微规划、微改造、微治理,创建幸福社区12个,打造幸福驿站57个。强化公共保障,新增就业2.2万人,社保扩面新增4.8万人次,发放低保金及专项救助资金6163万元;开工和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6892套,筹集公租房590套,“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加快推进,完成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60处、电梯加装32部,康平苑等小区455户居民的历史遗留房屋办证问题得到解决。帮助新洲区423户、1367人实现脱贫出列。2018年幸福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实验中学启动整体改造,南湖一小、二小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新增公益普惠性幼儿园3所,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中高考成绩保持全市领先。区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工程完工,徐家棚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取得新进展。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创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广泛开展。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双拥、民防及普法、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科普、档案、史志、妇女儿童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社会治理切实加强。深入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全面推广“武昌微邻里”,428个老旧小区实现“红色物业”拓面提质全覆盖,第七届社区“两委”换届圆满完成。加强消防、交通、电梯等安全隐患治理,挂牌督办整改重大安全隐患46处。加大食品药品抽检力度,切实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全区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大接访活动,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高标准完成“习莫会”等国际外交、会议及重大赛事活动保障任务,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五、强化高质高效,改革创新不断深化
创新活力日益增强。在全市率先组建区域创新委员会,搭建众筹共享平台,广泛开展“创新说”“创响武昌”等双创活动,推动资源项目对接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创新园区建设力度,小洪山科学城完成东区、中区征收,斗转科技园建成运营,5.5创意产业园获评三星级“新两园”。辖区高校、企业主持摘取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培育、引进院士经济项目8个。
重点改革稳步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三办”服务向“四办”延伸,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127万件,提前办结率98.2%。实体化运作网上群众工作部,办理群众各类诉求9.8万件,满意率居全市前列。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国企改革、编外人员管理等工作实现突破。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新组建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重新组建区文体旅游发展委员会,国税地税完成合并。
政府建设全面加强。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办理区人大议案和区政协建议案4件、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417件。积极推进“智慧武昌”建设,无纸化会议和公文网上办理系统实现推广运用,区政府门户网站在全国区县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排名第三。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来,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咬定目标,埋头苦干,先后5次在全市拼搏赶超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四张成绩单”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做强产业,做优服务,主要经济指标平稳较快增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规模保持中心城区前列,区级财政收入自“营改增”后重回中心城区首位;
坚持为民筑城理念,增强功能,改善环境,市级重点项目征地征收综合考评成绩中心城区第一,全市迎军运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城市综合管理考评成绩全市第一;
坚持民生至上原则,听取民意,回应期盼,公共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占比达77.7%,东亭社区、中央花园社区工作法入选全国“百优”,我区获评全省健康促进示范区和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
各位代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真履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真情奉献的结果,是辖区企业、驻区单位和各部门、街道、社区以及广大群众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为武昌建设和改革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标先进城区,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为:产业高端化、集聚化不突出,民营经济发展还不充分;征收拆迁收尾难、项目落地周期长等问题尚未很好解决,民生服务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水体保护、空气质量提升还需加大力度;作风转变还不到位,公务员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不容忽视,不容回避,我们将认真研究,加快解决。
2019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在武汉举办。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武昌正处于换档提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稳坐“钓鱼台”,也不能固步自封、自设“天花板”。全区上下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奋力谱写武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在“三化”大武汉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体现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
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发展质效、优化城市品质、增强民生幸福、确保平安稳定,着力打造“红色引擎+五线推进”升级版,不断开创建设创新型城区和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新局面。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发展增质增效
强化项目兴区和产业强区理念,实施发展提升计划,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经济能级大提升。
提升项目支撑力。实施项目提速计划,着力破解征收收尾、审批报建等难题,扎实推进190个区级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项目开工开业攻坚行动,力促新生路片、生物所片等22个项目新开工;加强协调服务,保障江城之门等50个在建项目进度,推动中勘大厦等16个项目完工。深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重点瞄准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努力在实际到位资金、利用外资及30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聚焦主导产业和功能区建设,精准开展主题招商活动,着力引进功能配套项目,补齐、延伸产业链。
提升产业竞争力。实施产业先锋计划,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围绕“1+8”产业格局,深化产业细分领域研究,加大重点产业扶持力度,强化统筹调度和数据统计,促进项目有机衔接、空间有序布局、产能有效提升。实施空间再造计划,立足总部企业引进和高端产业集聚,推动楼宇品质、商企结构、物业服务变革,完善配套设施和运营管理,加快“楼宇生态圈”建设,打造总部企业集聚区。优化金融产业结构,加强优质金融企业和金融服务机构引进,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工程设计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进杨园片、中南片“设计之都”核心承载区建设。做实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大力培育数字创意、设计服务等新型业态;推进全域旅游大发展,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打造武昌旅游核心品牌。加快武商梦时代广场等大型商业服务设施建设,加速新零售业态布局,促进传统商圈与新型商业模式融合发展。进一步壮大中介服务、工程咨询、资产评估等高端商务服务业。积极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快信息科技、智慧数据、生物健康、新能源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提升发展内生力。实施服务升级计划,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提高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效能,加强产权保护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落实放宽市场准入、减税降费等政策,制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专项举措,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和政银企对接活动,用活参股基金、信贷风险补偿金,推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施上市企业倍增计划,加大“金种子”企业培育力度,积极支持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深入推进“质量强区”战略,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着力培育“武昌品牌”。
二、坚持高标建设,推动长江主轴出色出彩
强化为民筑城理念,加快城市更新,优化功能格局,以段成线、以块成片,打造沿江卓越片区。
推进品质城区建设提速。细化方案、深度对接,抓好城市总体规划“过渡版总图”落地,高标准、大力度推进滨江商务区、华中金融城及白沙新城、杨园新城建设。加快滨江核心区土地储备供应,推动中民投金融中心、凯德来福士、福中华中总部、中铁磁浮等项目落地,有序实施右岸大道、城市阳台、生态文化长廊等重点工程和联投中心、嘉顺国际大厦等楼宇项目建设。加快中北路沿线征收收尾和土地供应,抓紧华中金融城核心区及天风大厦、湖北金控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电视机厂、滨湖电子二期等项目开工。加快南北两翼产城融合步伐,推进铁四院、国棉二厂宿舍和江盛路南、明伦街等片区房屋征收,启动武船一分厂项目建设,大力推动国际学校等项目在白沙洲地区落地。
推进文化古城活力复兴。加强武昌古城改造建设和保护性开发,对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打造“大黄鹤楼武昌古城历史风貌旅游区”,推动老城新生。启动得胜桥千年古轴片房屋征收,实施经心书院、武胜门等修缮、复建项目,完成青龙巷等片区环境整治。实施昙华林东段形象提升工程,完成瑞典教区片历史建筑修缮。按照整体规划、节点推进思路,谋划实施蛇山北坡东段、中段改造和斗级营片项目建设,完成户部巷、胭脂山衣坊改造升级。优化老旧街巷环境,推动大成路、水陆街等片区微改造,完成戈甲营、都府堤等社区微改造。
推进功能设施扩容提质。实施以街道为责任主体的征收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征收收尾挂地攻坚,完成房屋征收110万平方米,实现土地供应15宗。加大“三旧”改造力度,全面推进风光村改造,启动何家垅小学片、武船二分厂宿舍区等9个项目征收,完成武车F片等11个项目征收收尾;对未纳入征收改造范围的老旧片区,实施微改造、微更新、微美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轨道交通5号、11号线二期等市级重点工程征收,新建微循环道路11条,新增停车泊位5万个、充电桩4.1万个。推进沙湖外源污染控制和污水管网维护改造等工程建设,完成84个老旧社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加强市政设施管养,维修破损道路15万平方米,对21座人行天桥、18个过街通道实施安全维护。
三、注重精细精致,推动环境品质提标提档
强化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精致一个区的理念,系统提升城市品质,以一流形象迎接军运盛会,让全区人民共享更为清爽、舒适的宜居环境。
打造服务保障标杆。严格对照“四个一流”要求,高标准完成军运会保障任务。加强协调服务,确保武汉大学、洪山体育中心场馆设施建设进度,完善周边区域配套功能。强化道路交通、食品药品、消防等公共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安保力量和装备配备,开展实战化演练,提高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严格按照赛会要求,全力做好竞赛组织工作,全面提升接待、住宿、餐饮、医疗等综合服务水平。强化宣传发动,广泛开展“与军运同行”等系列群众性文体活动,提高窗口单位服务质量,营造热情友好的军运氛围。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升文明素质,树立良好形象。
打造精致环境标杆。聚焦“五边五化”,加速环境面貌蝶变,完成友谊大道、东湖路等25条道路综合提升,水果湖、黄鹤楼等片区1500栋建筑立面整治和387栋楼宇景观亮化。实施全域增绿行动,提升主次干道、“第五立面”和山体绿化水平。全面推行“精致环卫”模式,深化“厕所革命”,完成紫阳东路垃圾转运站提档升级,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50%以上。健全综合执法与行业管理有机衔接机制,深化“五子”行动,狠抓违法建设、占道经营、渣土清运、广告招牌及油烟噪声治理,不断改善车站码头、商业街区、旅游景点等窗口地区环境。
打造生态治理标杆。打好蓝天保卫战,聚焦扬尘、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污染源,强化综合治理,实现工地扬尘在线监测全覆盖,推动PM10、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4%以上。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实施楚河、水果湖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巡司河、沙湖港、罗家港、董家明渠等水体水质,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推进“大湖+”建设,实施晒湖二期绿化景观项目,完成紫阳湖湖心岛及东岸景观提升。全力抓好长江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工作。高标准完成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年度整改任务。
打造平安和谐标杆。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全面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遏制安全责任事故。巩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完善全链条可追溯监管体系,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切实抓好金融风险防控,持续推进“清源”行动,确保非法集资陈案、新案双下降。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加大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工作力度,积极化解信访积案。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平安城区创建,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四、突出共建共享,推动民生建设走深走实
强化为民惠民理念,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优化民生基础保障。完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开展困难人群就业“护航”行动,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300万元,扶持创业4300人,新增就业2.2万人。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保支工作。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保服务向街道社区延伸,社保扩面新增4.8万人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精准帮扶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完善困难群体救助机制,加强医疗、支出型贫困等专项救助,加大优抚、残疾人、困境儿童帮扶力度,继续为困难群众购买重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20个、“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网点25个,大力开展助餐、助洁、助医及远程照护服务。新开工和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6000套。完成老旧小区电梯加装50部以上。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制定行动计划,明确实施项目,推动民生设施专项规划落地。加大教育资源配置力度,启动陆家街中学改扩建工程,推进实验中学整体改造和复地东湖国际配建学校建设,完成南湖一小、二小改扩建工程。积极研究、应对新高考,抓好选课走班和分层教学改革。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办好特殊教育,提升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发展水平。推进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组建武昌健康发展创新研究院,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医联体”运行机制,推进分级诊疗,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启动337南地块医疗机构项目和积玉桥、中华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一批“健康驿站”。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实验区。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室外文体广场达标创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快档案馆新馆建设,筹建武昌城史馆,实施抱冰堂、“三厅”旧址等文物修缮工程。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科普、史志、妇女儿童等工作。
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探索社区规划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联动互促新模式,推广“三微”工作法,筹办全国社区发展论坛,积极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唱响武昌基层治理品牌。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依托“社创谷”平台,培育、引入支持型社会组织;深化“三社联动”,推进社工服务标准化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优化社区骨干队伍,持续开展社区“领头雁”培训。深入实施“七五”普法,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双拥等工作,逐步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制。
优化民生实事办理。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继续办好一批幸福实事。新增公办幼儿园1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所,学位500个。创建幸福驿站55个。建设智慧平安小区48个。翻修改造危旧房屋500户。完成沙湖周边2.5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新改建标准化公厕24座。为1000户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为全区60岁以上困难群体及特扶对象免费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为600名一、二级视力残疾人购买电子盲杖。
五、着眼活力释放,推动改革创新落地落实
强化务实重行理念,持续优化政府职能,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充分释放创新创业和体制机制活力。
深化职能转变。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优化职能设置、理顺职责关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深化街道改革,进一步向街道赋权,强化辖区统筹地位;进一步做实网格,推动部门服务资源下沉,畅通问题响应、解决机制,增强街道、社区工作实效。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大僵尸企业清理力度,做强实体企业和产业板块。加强“智慧武昌”建设,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加强信息管理,扩展智慧应用。优化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
深化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区域创新委员会作用,完善“创新武昌”“创新发展和人才服务基地”线上线下两个平台,构建创新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提升“创新说”“创响武昌”等活动品牌,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发掘、扶持、投资一批优质项目。聚焦孵化率、落地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深化北斗产业园、V+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等科技园区建设,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和创业服务质量。加快小洪山科学城建设和项目招商,促进遥感导航、5G通信、生物医药、医学影像等新兴产业集聚。围绕高端产业和重点项目,加强高层次人才和中坚人才引进、培育,吸引更多创业青年扎根武昌,打造人才“金字塔”。
深化自身建设。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自觉接受监察监督,加强审计监督。严格公务员队伍管理,营造敢于担当有作为、凝心聚力干事业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政府执行力和落实力。
各位代表,风正时济,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站在高位求进、高标跨越的新起点,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戮力同心,砥砺前行,为开创武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注释
(按名词出现先后顺序)
1.地区生产总值:依据统计制度和方法,其规模按现价(当年市场价格)计算,增幅按不变价(扣除价格变动因素)计算。
2.“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3.四水共治: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
4.五边五化:场站边、线路边、工地边、铁路边、江湖边;道路洁化、立面美化、景观亮化、水体净化、生态绿化。
5.五子:渣子、车子、牌子、摊子、棚子。
6.医联体:区域医疗联合体。
7.新两园:现代产业园与科创小微企业园。
8.放管服:简政放权,监管创新,优化服务。
9.四办: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
10.四张成绩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四个方面的绩效目标。
11.“三化”大武汉: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
12.“1+8”产业格局:以总部经济为引领,金融服务、工程设计、文化旅游、商业商务、信息科技、智慧数据、生物健康、新能源环保等八大产业协同发展。
13.四个一流:营造一流办赛环境、建设一流场馆设施、成立一流组织机构、提供一流服务保障。
14.第五立面:建筑屋顶面。
15.三社联动:“三社”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