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校外“托管”中心监管的几点建议
近几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的各类校外托管机构一定程度上化解学生课余时间增多与家长精力有限的矛盾,但同时出现了安全、收费、卫生等方面的问题。从赫山区综治办对全区托管中心的排查情况来看,由于对校外学生托管行业缺乏有效监管,整个行业处于较为混乱的“脱管”状态。目前,整个市场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市场混乱,错综复杂。一是托管市场进入门槛低。目前校外托管中心开办无需申报任何手续,一个房间、两个老师就可以开张,可以说是想办就办,想撤就撤,进入门槛非常低。据了解,目前我市中心城区校外托管机构近50家,服务学生近5000人,但是没有一家校外学生托管中心是通过审批的。二是托管机构情况复杂。有的是私人学校周边的小区或居民楼内租个地方开办的专门托管班;有的是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或家政公司兼营的托管班;有的是少数退休教师利用自有的场地,临时照看学生;还有的是社区自建的志愿者服务项目。三是恶性竞争情况突出。寄一餐的月收费从每人一百多元至二、三百元不等。每逢开学,托管机构为了争取新生源,拼命压低收费价格,打价格战,甚至有为了拉学生而发生争斗的现象。
2.安全成为跨不过的槛。一是安全意识堪忧。托管机构负责人多是社区居民、退休教师或少量大学生,不具备合法的教师从业资格,安全意识普遍较差。二是托管场所隐患突出。校外托管机构普遍存在场所小、消防设施缺失、消防通道没有等问题,有的托管机构就设在一个旧住宅单元内,储有液化气罐的厨房、学生吃饭场、上课的地方就混在一起,存在火灾和爆炸隐患。三是食品安全难保证。多数校外托管机构不具备相关的卫生设施和条件,厨房环境较差,从业人员大多没有健康证,托管机构办理了卫生许可证的廖廖无几。
3.规范缺失,执法艰难。一是没有出台校外托管机构相关的规定,学生托管行业尚未界定,教育、工商、公安、安监等部门都难以将托管市场纳入自己的管理范围。二是执法依据缺失,一方面市场有需求,另一方面有些经营者属于弱势群体,面对一些隐患较大的托管中心,取缔难度很大。
目前来看,校外托管中心发展势头迅猛,市场初具规模,但在缺少管理的放养下,埋下了不少安全隐患,为使其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立市场准则。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全市中小学生托管机构管理办法。建立教育局登记备案制度,对未办理卫生、消防许可证,一律不予登记注册,一律不得开业,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制定学生在托管期间的登记、接送、饮食卫生、作业辅导、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实施细则;明确对托管机构场地设施设备的安全要求和学生在被托管期间受到伤害的法律责任,做到有法可依。
二是明确管理主体。建议明确由教育部门作为托管机构的主管部门,负责有关管理政策的制定、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以及托管中心的登记注册。卫生、公安、安监、物价、消防、工商、街道、社区等单位各司其职,配合主管单位做好市场监管工作。并建立健全联合执法制度,成立相关单位联合执法大队,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强化监督管理。
三是丰富办托形式。依靠有条件的中小学办校内托管。寻求有资质的法人实体与学校合作开办校内托管服务;依靠社会力量办校外托管。鼓励有资质的民办学校开办中小学生托管机构,或增加托管服务项目,按照规范要求,开办中小学生托管机构;依托社区办托管。参照赫山区银东社区“三点半”社区学校,由社区、街道统一规划,合理设点,协调小学周边社区,提供学生自习作业专用室,配齐适宜学生问题活动的相关设施,纳入社区服务范畴。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