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襄阳市襄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湖北乡村振兴网 2019-05-10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襄城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工作要求,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5.7亿元,增长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5.3亿元,增长8%,其中税收收入14.3亿元,增长27.2%,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93.5%,税收收入增幅及收入质量位居全市前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增幅位居全市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亿元,增长12%;出口总额3550万美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2844万美元,增长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268元和17857元,增长8.6%和8%。较好地完成了区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运行稳的基础打得更牢,进的步伐迈得更大,好的态势更加凸显。

——三大攻坚战夺取新胜利。污染防治卓有成效,预计全年空气优良率由62.8%上升为68%,PM10和PM2.5浓度分别为86微克/立方米和60微克/立方米,优于全市平均水平;汉江襄城段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脱贫攻坚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区173户贫困户已脱贫139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力有效,4起已立案的“非吸”案件风险总体可控;区政府债务规模稳控在省定限额内;社会稳定风险有效化解,扫黑除恶初战告捷,成功摧毁黑恶团伙7个,刑拘50人,黑恶势力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棚改征迁实现新突破。坚持把棚改征迁作为最大任务,区“四大家”领导靠前指挥,带头冲锋,全区干部不畏艰难,全力以赴,棚改征迁力度空前,全年完成棚改征迁任务5182户,麒麟片区一期征迁圆满完成,华电二期、庞公市政工程、胜利街景观大道、汉江水畔安置房、尹集教育园区、襄阳四中新校区、唐城平衡用地、市公安局“两中心两基地”等项目征迁夺取重大胜利,城南、城西、古城管家巷征迁进入攻坚扫尾阶段,隆中、贾洲、古城二期、顺安山万山征迁稳步推进,为襄阳文化产业园二期、襄阳四中新校区等10余个重点项目提供了4400亩土地支撑。坚持把征迁安置作为头等大事,累计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6244套,建成3512套,3163户搬迁户喜迁新居。全区上下付出了巨大努力!在此,我们为充分发扬“5+2”“白+黑”连续作战精神的全区干部点赞!为舍小家、顾大家、全力支持棚改工作的广大群众点赞!

——园区转型迈出新步伐。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推动襄城经济开发区转型发展上升为市级战略,经开区正式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启了园区蝶变重生的崭新征程。出台《襄城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高起点编制园区控详规、环评、安评等各项规划。新组建综合执法局,完善综合服务中心,对原保康工业园的安监、环保、综治等各项事务进行全面接管,园区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投入2亿元,加快完善基础设施,5条道路新修改造、景观提升及雨水泵站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为企业入园打下了坚实基础。项目建设增量提质,宝业建工、汉江石膏、三环车灯、凌晟二期、金达成二期等项目动工建设,中油环保、恩菲二期、华电生物质发电等项目竣工投产,园区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胜利,成为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民生保障取得新成效。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但民生保障力度没有丝毫减弱。全年民生支出12.1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4%,其中,投入3.4亿元,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投入2.8亿元,落实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投入2.2亿元,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与养老保险;投入1.2亿元,推进社区和新农村建设;投入4630万元,用于发放城乡低保金及高龄补贴;投入3500万元,推进厕所革命和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民生投入持续加大,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阳光总在风雨后!即将过去的一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超出预期,矛盾风险挑战之多超出预期,稳增长促转型考验之大超出预期,在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面前,全区上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交出了一份经济社会发展的合格答卷。实践充分证明,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襄城人民坚毅前行的步伐!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工作:

(一)突出产业转型,着力提升发展质量。一是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坚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来抓,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文化旅游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古城保护上升为市级战略,《襄阳古城保护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夫人城等3段城墙修缮竣工,单家祠堂、长门经营权正式收回,北街亮化、码头清理、高压线转迁、护城河治理等项目全面启动,千年古城的独特神韵正逐步显现。核心景区提档升级,唐城夜游人气爆棚,成为全市旅游的靓丽名片,岘山摩崖石刻、岘首山文笔峰、古隆中三国古村寨等项目相继竣工,富春山居旅游度假酒店主体封顶。福恩牡丹园、九天玄女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诸葛亮文化旅游节襄城系列活动、襄阳马拉松、大学生汽车系列赛事精彩纷呈,襄城旅游知名度明显提升,游客满意度位居全省23个重点县(市、区)第二位。全年接待游客12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0亿元。二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在全市率先启动建行云税贷,为368户市场主体授信1.64亿元,发放贷款9000万元;华中药业、凌晟药业入选上市后备企业“金种子”名单,引进平安银行和天风证券入驻襄城,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商贸流通、餐饮住宿等行业快速发展,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336户,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家、限上服务业企业5家。三是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加快。预计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0亿元,增长11%。规模企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泽东化工、汉丹机电等10家企业进入全市工业企业100强;华中药业、华新水泥等13家企业入选全市工业企业纳税100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档升级,新增数字化生产线5条、智能工厂1个、机器换人示范企业1家。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全年新增金志成科技、吉鼎机电等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95%。“双创”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新入孵企业63家;襄城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等3家单位入选湖北省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入选数位居全省县(市、区)首位。四是现代都市农业提速发展。农旅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全区休闲观光农业总面积达到3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区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6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2家、家庭农场2家。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个,襄阳山药入选湖北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20强。建成“稻虾共作”基地5200亩。新修农村公路52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2.54万亩,修复水毁工程59处,维修堤防渠道35公里,新建维修机井泵站120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二)突出城乡融合,着力建设美丽襄城。一是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庞公新区滨江开发提质提速,城市板块功能地位日益凸显。城市畅通工程进展顺利,蒙华、汉十、郑万铁路加快推进,庞公路、隆七路开工建设,胜利街景观大道建设全面启动,庞公大桥、星光大道建设扎实推进,华大北路、轴承二路等6条断头路相继打通。城市生态景观工程加快实施,襄水生态修复与风光带建设纵深推进。市政设施功能进一步完善,基本完成19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升级改造标准化菜市场4个,新建改造城市公厕38座、旅游厕所10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高位推进,“以克论净”城市保洁模式全面推行,“门前三保”示范路创建深入开展,拆除违法建筑4.4万平方米,市容市貌明显改观。二是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高标准编制肖冲、高湾等9个村村庄规划,肖冲村入选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扎实开展农村清洁家园百日行动,基本实现“拆通透、码整齐、扫干净、保常态”,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乡镇垃圾中转站、村级垃圾清运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我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经验在全市交流。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建改造农户无害化厕所9813座、农村公厕36座、乡镇公厕3座。三是污染防治深入开展。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完成30家企业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实施餐饮店油烟分离694家,工地扬尘、飞扬撒漏得到有效治理。持续强化水污染防治,全域落实“河湖长制”,强力推进“两非”治理,取缔非法砂场、码头40个,拆除“三无”船舶41艘;火星观饮用水源地问题清零销号;法龙、新集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一乡两镇中心镇区以及周边35个村(社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全线开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扎实推进,泽东、丰利、施尔佳公司磷石膏堆场治理初见成效,全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均达到清洁等级。四是国土绿化纵深推进。采取以奖代补的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集体和林农广泛参与的多元化造林机制,全年共植树造林7884亩,其中精准灭荒6303亩,黄河、何湾等6个村荣获全市“绿色乡村”称号。

(三)突出改革开放,着力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各项改革持续深化。深入推进“互联网+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一张网”基本建成,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比例达93%。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序铺开,花木店、营盘、钱营等三个试点村完成“两清”工作。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区“四大家”领导带头走出去抓招商,成功举办“楚商襄城行”、襄阳(淄博)投资环境推介会等系列招商活动,先后引进宝业建工、楚焙食品、智创金融产业园、花糕旅游食品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全年新签约项目合同投资额达259.74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76亿元。三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继续推行重点项目“1+3”服务模式,深入开展项目拉练,全年实施重点产业项目40个,泽东化工磷酸铁项目、汉江绿色印刷产业园竣工投产,高德红外一期项目建设基本完工,福地广场、恒大酒店开工建设。主动服务市重点项目建设,襄阳四中新校区、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全面开工。积极策划未来五年重大项目,纳入省市“两库”项目200个,总投资2100亿元,形成了项目梯次推进的良好局面。政策资金争取成效明显,共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3.6亿元。

(四)突出共建共享,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一是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加大就业扶持和社会保障力度,新增就业4800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全面落实;民生救助力度持续加大,低保审核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办,城乡低保月标准分别提高到640元和450元。深入开展清理欠薪行动,为 2035名农民工讨回“血汗钱”3585万元。积极服务供暖工程建设,“暖心”工程已惠及庞公部分居民。二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改造薄弱学校5所,改扩建幼儿园2所,新组建3个教育联盟、14个城乡教育帮扶中心,城乡教育发展进一步均衡。不断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卧龙卫生院提档升级,欧庙中心卫生院、余家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加快建设,全省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成效明显。10所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和10家示范性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全面建成。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正式挂牌,乡镇文化站建设提质提速,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0余场;影视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在唐城摄制的《天盛长歌》《将夜》等影视作品全国热播。三是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持续推进“平安襄城”“法治襄城”建设,“一感两度两率”全市领先。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9个乡镇办工作站。新建改扩建27个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服务党员群众的平台进一步完善。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中非合作论坛”等重点时段安保维稳任务圆满完成。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群众满意度达8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安全生产、政府应急管理全面加强。

(五)突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治理能力。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政府工作政治站位,严格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二是坚持依法行政。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七五”普法通过中期考核验收;自觉落实区委重大决策,主动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2件、政协委员提案207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三是坚持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作风建设“落实年”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抓好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政府公务人员工作作风持续改进。旗帜鲜明支持政治巡察和纪检监察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与此同时,统计、审计、编制、物价、供销、档案、史志、残疾人、青少年、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机关事务管理、人民武装和国防动员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做出了新贡献。

成如容易却艰辛!即将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应对挑战中化危为机,在补齐短板中弯道超越,襄城多项工作在在全国有影响,全省有位次,中山巷社区荣获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社区称号,卧龙镇获评全省卫生乡镇,新街、民主路社区分别荣获全省综合减灾示范单位称号,全区共获得国家和省市级荣誉80余项。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得益于区委的统揽全局、坚强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区人民的和衷共济、顽强拼搏。在此,我代表襄城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和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区部队和中央、省市驻区单位,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襄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一是产业发展不优不强。代表襄城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尚未形成硬支撑,医药化工、装备制造产业基础还较为薄弱,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等“农业+”新业态还处于起步阶段。二是城乡建设品质不高。城市配套设施有待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提升,与精致襄城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三是绿色发展基础不牢。大气、水、土壤保护任务繁重、压力较大。四是资源要素集聚不够。全区吸附资源要素的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人才、资金紧缺,土地资源匮乏,项目落地难、推进慢问题比较突出。五是棚改征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保障房建设相对滞后。六是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七是政府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公务人员担当精神不够,不敢为、不善为的问题依然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不回避,不掩盖,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区棚户区改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之年。非常之年要有非常之为,我们必须以新业绩新作为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新需要。

201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区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打好古城保护与发展、经开区转型、棚户区改造“三场硬仗”,发展壮大“一个龙头、三大支柱”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强和改善民生,努力把襄城打造成为全市的人居福地、汉江流域的产业高地、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出口总额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指标控制在省、市规定范围以内。

2019年,我们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一)坚持以园区转型升级为重点,做实工业高质量发展平台。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聚焦经开区转型升级,坚持基础设施、产业转型、要素保障、企业培育“四轮驱动”,更大力度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更大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襄城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完成园区控详规、环评、安评等各项规划修编。整合各类资金3亿元,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4条道路改造及景观提升工程建设,启动6条道路改造及配套管网、绿化工程建设,建设雨水泵站,启动雨污分流改造和强弱电线路转迁工程,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推进旅游食品加工园和军民融合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入园创造有利条件。

更大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园区为载体,以“一个龙头、三大支柱”产业体系为发展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经开区重点发展医药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大力支持华中药业、凌晟药业等企业技改扩能,全年新上技改扩能项目10个以上;大力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再引进一批大企业入园发展,力争产值达到170亿元。旅游食品加工园再引进2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入园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园全力确保高德红外一期项目竣工投产。

更大力度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强化用地保障,积极盘活存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全年收储建设用地500亩;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1000亩,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强化规划、环评等保障,主动与市规划、行政审批部门对接,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规划、环评等问题,让企业轻装上阵,做大做强。

更大力度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实际行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健全区级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工作机制,开展民营企业大走访,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每半年召开一次民营企业座谈会,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全年举办2次以上银企对接会,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授信支持力度,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小进规、个转企、退复规步伐,力争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家,新认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2家,新增小微企业20家。

(二)坚持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激发三产高质量发展活力。围绕满足群众多层次消费需求,加快补齐服务业短板,推动第三产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占GDP比重达61%。

突破性发展全域旅游。扎实抓好古城保护。深入实施《襄阳古城保护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编制古城保护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协助完成跨江高压线转迁,实施护城河水系连通及桥体抬升工程,全面启动北街至胜利街、东西大街景观改造工程,建设襄阳古城旅游集散中心和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扎实抓好景区建设。襄阳文化产业园二期项目加快岘首山景区、春晓广场建设,启动洄湖水乡影视休闲区建设;黄家湾景区完成游客服务中心、门牌楼建设;重新启动卧龙古镇建设;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最大限度盘活孔明湖、岘山国际文化村等项目。扎实抓好景区创A、酒店评星工作。支持古隆中、习家池片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鼓励和引导梦想方程式赛场创建国家3A级景区,鼓励和引导博达凯瑞、富春山居、白云人家创建星级酒店。大力开发山药、牛肉面等系列旅游食品,满足游客购物需求。扎实抓好旅游宣传营销活动。最大限度与宜昌夷陵区、十堰丹江口开展宣传互推、客源互送,继续办好中国大学生汽车系列赛事,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0亿元。

优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管家巷特色街区改造,推进鼓楼商圈提档升级。繁荣发展檀溪商圈,力争福地广场、恒大酒店主体工程完工,确保中基奥迪、富春山居旅游度假酒店正式营业,积极盘活国际商都、鑫地广场。科学规划建设庞公、尹集商圈。力争全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家、限上服务业企业5家。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在庞公新区规划建设一批商务楼宇,引进企业总部入驻。在余家湖规划布局仓储物流产业。提升发展现代金融、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产业,加快发展商务会展、研发设计等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三)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开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必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促进“三产融合”提质量。大力推进农旅融合,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新增1家休闲农业示范点和3家星级农家乐。大力推进农工融合,支持丽波乳业、陈小五食品等企业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提高产出效益;按照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家。大力推进农商融合,着力发展“互联网+农业”,新增电子商务网点100个。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成1个小龙虾繁育基地和18个“稻虾共作”基地,新增“稻虾共作”面积5000亩;在卧龙、欧庙建设高标准蔬菜基地,进一步扩大山药、麦冬、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面积,增创特色农业发展新优势。

实施“三乡工程”壮主体。深入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打好亲情乡情牌,鼓励和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热爱家乡的能人返乡创办实业,力争推动2000名市民下乡,吸引200名能人回乡,引进20家企业兴乡,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让农村发展更有活力,让农民生活更有奔头。

加快“三型转变”美乡村。坚持试点先行,整体推进,推动美丽乡村向景点型、田园型、文化型转变。认真落实全市“百村示范、千村推进”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围绕白云人家、姚庵美丽乡村建设抓提升,围绕肖冲、西乡等6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抓突破,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样板,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到面、由面到片。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机制,全面清理农村乱搭乱建,分类推进农村房屋立面改造,坚决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2.85万亩,修复铁路施工损毁道路173公里,新修农村道路60公里,修复水毁工程5处,新修防渗渠道19公里,维修加固堤防7.6公里,清淤沟渠140公里,新建维修机井泵站79处,完成白云、千亩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欧庙、卧龙镇7个村1万人安全饮水巩固提升任务,改造90户农村危房,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三治结合”育新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消除空壳村,壮大薄弱村。持续推进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讲文明、懂政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让农民走上好路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四)坚持以扩大有效投资为支撑,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盘。始终把扩大投资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定海神针”,主动走出去抓招商引资,沉下去抓项目建设,跑上去争政策资金,强力推进经济增量提质。

鼓足干劲抓招商。突出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进一步充实招商力量,分兵突击抓招商;对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实行领导包保、硬账硬结,确保项目落地;坚持招商和选商并重,出台文化旅游、总部经济招商优惠政策,紧盯文化旅游、医药化工、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产业,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重资产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大、产出高、无污染、产业链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突破180亿元。

主动服务抓推进。坚持“速度就是力量、力量就是速度”,继续推行重点项目“1+3”服务模式,积极服务30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对凌晟三期、力威化工、襄水源樱花谷、航天42所军民融合等项目,抓紧落实项目开工要件,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对宝业建工、汉江石膏、三环车灯、凌晟二期、金达成二期等项目,整体联动,跟踪服务,确保早日建成投产。对在建项目统计入库情况开展全面梳理,确保应统尽统、及时入库。

精准对接抓争取。抢抓国家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等政策机遇,紧盯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债券,积极申报争取农田水利、生态治理等重大项目,主动应对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新机制,进一步加大跑省进厅力度,高频次对接,大力度汇报,力争全年争取政策性资金突破5亿元,更多项目纳入中央和省市投资计划。

(五)坚持以城乡统筹建设为载体,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着力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坚持以棚户区改造推动旧城更新。强力推进城南、城西、庞南、滨江东路、古城管家巷等老项目棚改,力争全部结零。积极推进尹集、隆中、贾洲、古城二期、顺安山万山、襄阳四中新校区周边区域等新项目棚改,确保完成2000户征迁任务。力争全年腾地4500亩,为庞公市政工程、尹集大学城等项目建设提供土地支撑。坚持安置先行,确保尹集村一期、白云村还建房建成入住,汉江水畔一期、庞北、庞南佳园主体工程完工,汉江水畔二期、麒麟安置房、卧龙集镇还建房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000套,建成3000套,让搬迁群众早日安居乐业。

坚持以高标准建设完善城镇功能。积极配合207国道绕城改线、新集航运枢纽、庞公大桥、星光大道等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襄水全域生态修复与风光带建设,改造15条背街小巷,完成3家菜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主动服务供暖工程建设,推进老旧小区电梯、绿化亮化改造,让出行更通畅,让生活更方便。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尹集乡全面启动经济发达镇试点改革,打造全省经济发达镇;卧龙镇、欧庙镇以净化、绿化、美化为重点,扎实开展中心集镇、国省干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促进集镇环境大转变。

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城市品质。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坚持创文为民、创文靠民,广泛发动群众,形成人人参与创文的强大合力。持续开展出店经营、游散摊点、户外广告等市容乱象治理,继续推行“以克论净”城市保洁模式,积极开展美好示范路创建,深入落实“门前三保”制度。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的模式,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力争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面达60%以上。始终保持查违控违高压态势,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拆除一起,让城市更加有序。

(六)坚持以深化改革创新为驱动,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促发展,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厚植创新发展新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证照分离”,加快实现“持照即可经营”;全面深化“多证合一”改革,扩大“一照一码”范围;深化“互联网+放管服”改革,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实现区乡村“一张网”全覆盖,网上办、一次办比例达到90%以上。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全面清理各类证明。大力推进行政服务“三集中三到位”,让群众少跑路、好办事。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批复襄城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和区委部署,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各项任务。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推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着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围绕资源下沉、权限下放、综合执法、优化设置等改革事项,扎实推进尹集乡经济发达镇试点改革。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襄城科教资源聚集的优势,做实做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双创”载体。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成果转化5项,授权发明专利60件,新增入孵企业65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 6.5%。

(七)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打造高质量人居环境。坚持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目标,坚决打好污染防治和“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攻坚战,着力建设绿色襄城。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保卫战。扎实开展工业污染防治、扬尘治理、秸秆禁烧等专项行动,实施餐饮店油烟分离800家,全面夯实网格化监管,力争全年空气优良率达70%,确保空气质量始终位居城区首位。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大力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加快黄家湾、卫东等六大片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巩固“两非”整治成果,完成欧庙、卧龙片区砂场整合,规范采砂行为,确保汉江襄城段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土壤污染源排查,全力推进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全面完成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创建省级生态村11个,支持欧庙创建省级生态镇。

坚决打赢“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攻坚战。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造农户无害化厕所9433座、农村公厕49座、乡镇公厕3座、城市公厕36座、旅游厕所7座,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完成精准灭荒2.39万亩,确保栽一片活一片。全面完成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集镇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新建再生资源分拣拆解和综合利用处理中心,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

(八)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坚持决策以民生为首选,支出以民生为首位,工作以民生为首要,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襄城人民。

打造教育发展新高地。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目标,协调发展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新建幼儿园和小学各1所,完成襄阳十中、二十三中改扩建,启动襄阳二十六中改扩建,缓解“入学难”问题。严格控制中小学大班额比例,健全教师补充交流长效机制。加强卧龙名师培训,培养校级名师160人,区级名师40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积极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加快征迁进度,积极服务尹集大学城建设,打造区域人才高地。

织牢公共服务保障网。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全面启动创业担保贷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新增就业4500人。加大救助力度,实行按标施保、精准救助。筹建医养结合模式区级公办福利院,为城市“三无”人员和失能失独老人提供服务。健全特殊人群关爱服务体系,打造10所留守儿童爱心服务站和10家示范性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建设4个社区居家养老示范点,筹建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铺就社会事业幸福路。继续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加快庞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全力推进母婴设施建设,新增12万人签约家庭医生。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群众满意度达75%以上。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15套全民健身路径,开展文化惠民演出30场、送戏下乡30场、送电影下乡1400场。打造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圈,让居民购物看病有去处、健身娱乐有场所。

筑牢安全稳定防火墙。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加强线索核查,强化案件处置,深挖根除“保护伞”,标本兼治、除恶务尽。纵深推进“法治襄城”建设,完善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9个乡镇办工作站建设,全区50%以上村(社区)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扎实开展非法集资、非法校园贷、互联网金融违法违规行为等专项整治,有效化解火红年代、沃地农业等存量风险,严控增量风险。全力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继续推进信访积案分类清理专项行动,推广“枫桥经验”,维护一方稳定。

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襄城要有新坐标,政府要有新作为。我们必须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政府工作,以新形象凝聚民心民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发展凝聚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将对党忠诚融入血液、铸入灵魂,坚定不移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践行者。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把政府工作置于区委领导之下,置于社会各界监督之下,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

一心为民谋幸福,增强群众向心力。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真正把实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用于民生的支出只增不降,为群众办的实事只加不减,尽心竭力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提能善政强本领,增强工作执行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强化“五种思维”,锤炼“八大本领”,努力打造一支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有策能谋的干部队伍。实行“发展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以项目现场检验实干,以发展成果评价实绩,以群众满意衡量实效。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干事创业的干部撑腰鼓劲,引导广大干部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

依法行政树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严格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行使职权,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化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不断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清正廉洁守底线,增强制度约束力。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自觉履行主体责任,严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全面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落实,坚决纠正“四风”不止步。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开支,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强化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监管,大力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优良政风带动行风民风持续好转。

各位代表!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埋头苦干,奋力谱写新时代襄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加快建成“首善之区、精致襄城”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中央“六稳”工作要求: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8年7月31日召开会议,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2、双创: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3、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

4、稻虾共作: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虾,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经营模式。

5、“以克论净”城市保洁模式:是对城市道路实施深度清洁的一种模式,以扬尘的克数来衡量道路的干净程度。

6、门前三保:指责任人在规定的责任区范围内,对市容环境卫生进行保持和维护,达到“保整洁、保容貌、保秩序”的标准。

7、厕所革命:是厕所改造的一项举措。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4月作出重要指示,在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2017年11月再次强调,要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

8、“三无”船舶:指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船舶。

9、“两清”工作:指清产核资、清人分类。

10、重点项目“1+3”服务模式:指“领导包保+在地服务、秘书服务、公共服务”的重点项目服务模式。

11、两库:指储备项目库、建设项目库。

12、一感两度两率:指群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执法满意度,平安建设知晓率、参与率。

13、两个维护:指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14、“一个龙头、三大支柱”产业体系:指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以医药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15、两个毫不动摇: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6、隐形冠军企业:指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占据绝大部分份额,但社会知名度很低的中小企业。

17、多证合一:指一项证照整合改革,是把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等多种证照合为一种,实现“一照一码”。

18、三集中三到位:指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承担审批职能的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事项进驻大厅到位,审批授权窗口到位,电子监察到位。

19、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指用三年时间推进“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四项重大生态工程。

20、“三医”联动改革:指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

21、五种思维: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22、八大本领: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首页
  • 电话
  • QQ
  • 信息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