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为什么留不住能干的村干部?

作者: 蒋云龙 【 转载 】 来源: 人民网 2019-02-18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正成为干事业的大舞台,社会资本涌入、在外务工人才回流,正成为新的趋势。

     

  现在,一些地方村干部年龄偏大的问题没有有效解决,值得高度重视。

  乡村振兴核心在“人”。一些村子不是没有“能人”,打工经商致富的、大学毕业的、部队退伍的……但这些“能人”,绝大多数流向了城市,回来的也留不住。

  村干部,应该是乡村振兴、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咋会留不下来呢?调研不少地方发现,村干部虽然有工资,但相较于在外务工、在乡办企业,收入并不算高。一级一级压实任务,最后都是区县下达到乡镇,乡镇分解到村,条条都落到村干部头上。村干部天天忙着填台账、交报表,忙起来“白加黑”“五加二”,没有了好好琢磨致富门路的时间和空间,自然不愿意留在村里。

  一个是坐在办公室填报表、做台账;一个是在田间地头干事业、谋发展。两种村干部,哪种更能赢得群众信任?答案不言而喻。为了提高村干部这一工作的吸引力,也为了鼓励村干部干事创业,不少地方都在探索,建立薪酬增长机制,打通上升渠道,等等。这些政策或多或少都起到了正面的效果,但还有一条重要举措不能忽视,那就是尽可能地剥离重复性、形式性的事务工作,给村干部减减负,让他们重新回到“致富带头人”的位置上来。

  重庆荣昌,就有个挺好的案例。当地有89个“空心村”,村集体没钱没产业,村干部们想干事业也有心无力。当地大刀阔斧改革,大幅减少村干部们的事务性工作,转而让村干部带头建立合作社,专职带队致富。还专门从财政里拿出一笔资金,注入村集体当股本。试行一年多,局面转好的村子占大多数。村集体有钱了,能修桥铺路、能分红致富,村干部干事业的心气旺了,老百姓也由衷地认可。

  现在也有人担心,村干部干太好,会不会留不住?过去,很多地方通过行政手段“留人”,不许村干部辞职,硬性规定挂职干部在农村的服务年限,但效果往往欠佳。实际上,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正成为干事业的大舞台,社会资本涌入、在外务工人才回流,正成为新的趋势。各地应该出台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为农村人才队伍“开源”。不仅要多鼓励新农民、农业企业家、行业协会带头人等参选村干部,甚至可以让住在城市但愿意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人才加入到乡村振兴中来。

  人才来源广阔,事业发展无限,乡村振兴何愁缺少“台柱子”?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首页
  • 电话
  • QQ
  • 信息
  • 留言